昨天,在杭州新东方培训机构,记者碰到上虞春晖中学女生晨晨(化名)。晨晨今年9月刚上高三,她在上半年有了留学想法。 “如果继续在这里参加高考,可能能上浙大。但我高一高二暑假分别和妈妈一起去了美国和加拿大,看了很多大学,觉得环境很好,对我很有吸引力。”晨晨说,他们这一届有800多个学生,现在有出国留学意向的有30多个。 无论是杭州的杭二中、杭外、学军,还是上虞的春晖中学,都是省内数一数二的高级中学,大多想出国留学的学生的成绩也不可谓不优秀。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已经享受着省内甚至国内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远离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国外求学?如何看待愈来愈普遍的空椅子现象?空椅子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现实? 【原因分析】 学生:与其在国内读末流大学不如出国留学 “现在高考难啊,如果你考上的是一个一本比较差的学校或者二本的学校,但和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却能去很好的美国大学,心理当然会不平衡,我想这点也推进了现在的留学热。”已经在美国读了一年书的学生小D分析认为,在国外读大学有着真材实料,而在国内,读大学很多时候只是为了一个文凭。现在他已经热切地期待着美国的大学了:“我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夏令营,这里大学展示的东西很诱人,给你看本科生在做什么,太空零件啊,生物科技研究啊,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相对来说,今年刚毕业于温州乐清中学的小金,则是因为高考没发挥好,才考了四百多分,与其在国内能读一个很差的学校,还不如出国留学。小金说,他们这个年级段,每班都差不多有四五个学生出国。 四年起码100万的费用投入,能“买”到一个相对好的未来吗?对此,小金的回答是:“家里经济能承受,我爸说就当个投资吧。我自己觉得如果认真对待,肯定能学好,总比在国内混日子强。” 家长:出国留学只是想给孩子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如果在国内参加高考,孩子肯定没有机会,如果去国外,还有发展的可能。”在孩子要不要出国留学这一问题上,最为纠结的还是家长,毕竟投入的费用不菲,而且孩子留学能否成才也是个未知数。张先生就是无数家长中的一个,他女儿现在尚在读初中,在分析考虑了无数次后,现在他已经坚定了让女儿去国外读大学的想法,而女儿自己也有这个想法。 张先生说,女儿偏科,英语特别好,数学等偏理科的科目比较差。高考的得是总分,并不看某一门的分数,如果让女儿在国内参加高考,考个名牌大学基本上没有希望。但如果去国外读大学,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处进行选择,成功的机会大得多。“如果国内的成才途径能更多元化,而不仅仅是中考、高考这么一条独木桥,能享受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也不想让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在外。” “现在的留学就是一股杭儿风,家长们就觉得,不花个100万把孩子送出去就对不起孩子!”对于越来越热的留学现象,丁女士则有些不以为然。丁女士的女儿今年刚考上北京的一所二本学校,虽然高三时女儿学得很苦,现在上的也不算是一流大学,但女儿却依然很快乐、很充实。 “大家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自己的孩子却不行?”丁女士说,不管怎样,都要让孩子直面困难,想着高考太苦而去留学是逃避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校长:留学是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表现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出国?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则认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是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和个体对孩子也有了不同的人生规划。 “不过,随着全民对国外了解越来越多,大家也许会发现,其实国外的大学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冯定应说,他并不反对学生去国外留学,但他认为,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再去国外求学是比较理想的求学方式。 冯定应说,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读大学,都没有对与错之说,只要是理性的选择就可以。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国内学得太苦,高考太残酷,所以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冯定应觉得,这种想法并不可取,带着逃避的心态让孩子出国,风险也会很大,出去也有不好的地方,万一孩子到那边也不适应怎么办?还能再往哪里逃? “应该是一种主动发展的心态。”冯定应说,要看准国外学校哪里好,哪里适合孩子的发展,最终做出选择。 “空椅子”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胡斌武教授认为,现在国际一体化,空椅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种现象。 对于这种趋势,应该以谨慎、淡定应对。如果单纯从经济学上分析,这是我国的很大损失。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几十万上百万的费用,国内的大学,甚至高中都成为外国大学的预科班,教育资源的损失非常可惜。 这种空椅子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反省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文化,学生期望的身心发展。也能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是家长对教育体制的逃避远离,学生课业过重的问题,几十年都没有解决,教育制度很难一下子扭转,但是我觉得近几年已经有实质性的动作,比如高考制度有了渐进性的改革,教育综合体制也有了修补完善。 新东方雅思项目兼国内项目部主管娄默默也认为,空椅子现象愈演愈烈,表明很多有教育理想的家长对现在的教育体制很失望,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可能会倒逼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好在现在很多细节也已经表明我们已重视教育体质的改革问题了。 “空椅子现象”敲响教育“空心化”警钟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多个场合谈到,国内高校生源面临危机时,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意味着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已逐渐被部分考生抛弃。假如国内高校还不反思其中的问题,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破产、关门——到2020年,我国18岁到22岁年龄段人口将减少3800万。而高校所需反思的第一条,就是怎样给受教育者更高的教育回报。 过去,由于文凭还比较值钱,高校对于受教育者的回报,可以是“一纸文凭”,由此可以朝南坐,不关心学生的成长、不关注课程质量,而现在,当文凭在就业市场中失色,大家所关注的就是教育的内涵。这是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相差最大的地方,国外大学普遍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功能,包括科研,也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可我国内地大学,非但不重视教育,还存在严重的教育行政化和学术行政化问题,这导致教育的“空心化”。这一局面不改变,内地大学当会被更多学生抛弃。 为“应对”这种局面,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这种措施,或可保护内地高校一时,但是,只有真正直面竞争,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正道。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有竞争意识与竞争活力。 【观点碰撞】 出国留学也是一种投资,须量力而行 “现在出去的人还是太少,还不够。”浙大求是学院蓝田学园书记、电气工程教授、博导江全元说,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频率太低了。 从绝对数量上看,我们的学生到国外留学的数量可能比较高,但比例却很小。 江教授说,浙大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平时他也经常会鼓励学生走出去。国际交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人口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就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去。 “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高校,但相对于我们的学生数量,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太少。” 江教授说,他曾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过两年,对于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他觉得各有优点。国内的本科基础教育是得到公认的,而国外高校的研究水平可能相对高一些。 对于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孩子和家长,江教授有两点建议。一是量力而行。毕竟出国留学会有一笔不菲的花费,出国也是一种投资,付出这么多总会希望有回报,选择之前要考虑好成本和回报。第二点,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国外读书并不容易,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的障碍,都是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客观分析孩子的性格、学习情况后,谨慎选择。 Tags:空椅子现象,倒逼,教育改革,步伐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