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关注寒门难出贵子 为让孩子上好学新孟母三迁上演

日期:2011-8-18 14:45 阅读:

        在重点大学里,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其实,很多农民工和乡村教师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因为农村没有幼儿园,高伟从1998年就拖家带口从农村来到了郑州。

        越来越多的孩子流向了城市,在乡村教了20多年学的老教师刘建军说,这不是令他最心酸的,他心酸的是怀揣大学梦的农村孩子在减少。而这些只是乡村教育的一个缩影。

        新孟母三迁

        因为农村没有幼儿园,1998年,他拖家带口从农村来到了郑州,就为让自己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幼儿教育。为了孩子上学,他在郑州搬了一次又一次家。

         他说:“来城里打工,不是为了挣钱,就想让孩子有个好学上。”

         即使自己再辛苦,只要是为了孩子上学,他觉得都“值”。

         乡村里没有幼儿园

         一口四口来郑州“蜗居”

        1998年,高伟的女儿四岁,儿子两岁多,如果在城市,两个孩子都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可是在老家农村却没有一所幼儿园,孩子只有到6岁时,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

        那一年,他离开了驻马店平舆老家的那个两层小楼的家,带着妻子、儿子、女儿,一家四口来到郑州“蜗居”。

        他说,一家人之所以要来郑州,“就想让孩子能好好学,接受好的教育,将来好有出息,只要孩子能学得好,我们在郑州吃苦也是值得的。”

        孩子上学上到哪,家就搬到哪

        孩子从读幼儿园、小学,到读初中,高伟的家搬了三次。

        刚来郑州那会儿,两个孩子都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他们就在二七区张魏寨一家幼儿园的对面租了套房子,“很小,三四十平方米,每个月一百来块钱,但是孩子去幼儿园方便,一出门就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

         孩子上小学了,在二七区邱寨小学。“虽然不是什么名校,但总比平舆老家农村学校的教育好吧。”

        为了让孩子离家近点,避免孩子来回奔波,高伟在邱寨小学附近的晨曦小区租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房子。

        一家四口从“大通间”,搬进了两室一厅,房租比原来也贵了,三个月700元钱,这一租就是五六年。

        2007年,女儿要上初中了,在郑州六十二中学;2008年,儿子开始上初中,也是在郑州六十二中学。高伟又在郑州六十二中附近租了套房子,每月租金1300元。

       “我们的原则就是,孩子在哪上学,我们就在哪租房子,为了孩子的学习,多花点钱也值得。”高伟说。

       “在城里打工,我们不为挣钱,就为能让孩子有个好学上”

        现在,高伟和妻子在郑州万客来做日化生意,收入还算不错,但除了两个孩子的学费、全家的日常开销、房租,“可以说,这些年在郑州挣来的钱,全都还给了郑州”。

        但夫妻俩都觉得为了孩子,在郑州吃苦也是值得的。“在城里打工,我们不是为了挣钱,就是想让孩子有个好学校上。”

        去年,高伟的女儿考上了省实验中学,今年,儿子也顺利地考入了省实验中学,这更让他觉得“来郑州来得值,如果在农村上学,即使孩子在全校是第一名,顶多也是考到县重点高中,能考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吗?”

        两个孩子都考入了省实验中学,离家太远了,最近,他决定将家搬到省实验中学附近,可“省实验中学附近的房租都不便宜,准备租个小点的,蜗居也没啥”。

         一个乡镇中学的落寞

         他是一所乡镇中学的老师,他最怀念的是1996年至2001年,学校里“好苗子多,学生也争气”。现在,有着20多年教龄的他只能靠回忆才能拾起当老师的那份荣耀,学校里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好学生都流向了城市。

        而最让他心酸的不是学生的流失,而是想考大学的孩子在减少。

        原来2000多人的学校

        现在只剩1000多

        张集一中是豫东平原上的一所乡镇级初级中学,刘建军(化名)在这所学校当了20多年的教师,他最怀念前些年在校的日子。

        “那时候,工作特别有激情,学生也争气。”他说,那些年,他们学校每年有20多个学生考上全县最好的中学,这些学生后来大多考上了全国知名的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特别是1996年至2001年,这几年毕业的学生,很多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有的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当老师的自然很自豪。”

        提起当年“人丁”兴旺的日子,刘建军语气就变得有力了:“生源最好时,学校里有学生2000多人,17个班,每个班有学生一百二三十人,学生多了,就容易发现好苗子,哪个老师不愿意教好学生?”

         现在,全校学生只有1000多人,每个班有六七十名学生。

         优秀学生不断向县城流动

        “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师资力量也越来越‘弱’。”刘建军说完这句话后,又补充说,其实这句话倒着说更准确。

        现在,乡镇、农村学校里的优秀学生不断地向县城学校流动,家庭条件再好点的,就随着父母去了郑州等城市就学了,“关键还是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跟不上去”。

        他说,之前很多优秀的教师是大学毕业后分配来的,现在,优秀教师大多选择留在市级城市,其次选择县城,最后才会选择到乡镇或农村中小学任教。

        现在,张集一中所有班级没有音乐课,只有一个美术老师,教十几个班的学生,初三年级学生只应付考试,不学音乐、美术。因为师资不够,去年分进来的两个体育学科毕业的老师,只能改教语文

        乡镇中学的优秀教师本来就少,还经常被县里或城区学校“挖墙脚”。“没了好老师,学校自然就留不住优秀学生,老师进了城,孩子不得不进城。”

        愿意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在减少

        让这位农村教师心酸的不是生源流失,而是提前弃学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加。

        现在,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在择业上完全靠自己,“没关系、没长相、没金钱,想通过考公务员找份工作,又是万里挑一,如今农村的穷孩子进大机关、大国企、大医院等,估计敢想的人都不多了”。

        所以,愿意上大学的农村孩子也在减少,“初三刚开学时,班上还有六七十名学生,到了快中招考试时,有的班里就只有30多名学生”。

       刘建军说,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很难考上好大学,而即使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还是找不着工作,还是要出去打工,倒不如拿个初中毕业证就去工厂挣钱更实在些。
 

Tags:关注,寒门,难出,贵子,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