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第4节 变阻器教案板书设计

日期:2015-12-3 14:37 阅读:
刘红清  

地区: 湖南省 - 邵阳市 - 隆回县

学校:湖南省隆回县九龙学校

1课时

第4节 变阻器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2.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在实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阻》,对电阻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理解了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接线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掌握。

3重点难点

重点:

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打开课件,教室内响起了小苹果的音乐,同学们不自觉的跟着哼了起来,却发现音乐声越来越小了,直到完全没有,过一会又发现音乐慢慢变大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音乐声会忽大忽小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因为教师调节了音箱上的音量旋钮。

用音量旋钮可以调节声音的大小,它的原理是用一个可以连续改变阻值的电阻(调节旋钮)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达到连续改变灯泡声音大小的目的。音量旋钮实际上是一种变阻器。

活动2【讲授】回顾旧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阻。

2、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3、如何改变电阻的大小? 什么方法最便于操作?

学生针对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找出改变电阻的方法,并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知识判断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从而得出改变电阻的最简单方法是改变导体的长度。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

一、探究实验:探究变阻器的原理

如教材图所示,在A、B间(有鳄鱼夹)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从可操作性方面进行改进:铅笔芯(易断)――电阻线(太长)――电阻线圈(不好接线、难固定)――滑动变阻器

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与教材实验中的铅笔芯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总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实验: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用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滑片上的铭牌标记表示了什么物理意义?

20Ω:

1A:

(2)、要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滑动变阻器该如何接入电路?即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能随着滑片的移动而变化?如何变化?



2.练习正确使用变阻器

(教学说明: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理解变阻器的使用。)

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 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并将各种接法进行分类:

①灯泡较亮,但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不变:


②灯泡不亮或很暗,且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不变:




③向左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变亮:




④向右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变亮: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上述接法进行规律归纳:

①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若接CD时,只是把金属棒接入电路,此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几乎为零。

②下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若接AB时,电阻器的全部电阻接入电路,此时接入的电阻最大;

③移动滑片时,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的情况有四种:A和C、A和D、B和C、B和D。若接AC或AD时,只要向B移动电阻就变大;若接BC或BD时,只要向A移动电阻就变大。

变阻器的接法可总结为:

全上电阻____值为零___;全下电阻_____值最大_____;

____远离下线___值变大;_____靠近下线_____值变小。

教师介绍使用规则:

①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③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口诀: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 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远离变大,靠近变小。

活动4【练习】即学即练

即学即练:(课件展示问题)

 (1)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 Ω 2 A”的字样,50 Ω是指__________;2 A是指________。

(2)如右图,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

A.A、D         B.B、C   

C.A、B         D.C、D

(3)如下图所示,一些实验仪器具有调节作用。下列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接线方式不同,其中对电路能起调节作用的是(  )

(4)李明想用如下图所示的器材,设计一个可以调节小灯泡亮度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李明把图中的器材连接起来。

要求: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变暗;②用电流表测灯泡的电流(灯泡的电阻约为10 Ω),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

李明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得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如图甲、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A,灯泡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


第4节 变阻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变阻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打开课件,教室内响起了小苹果的音乐,同学们不自觉的跟着哼了起来,却发现音乐声越来越小了,直到完全没有,过一会又发现音乐慢慢变大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音乐声会忽大忽小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因为教师调节了音箱上的音量旋钮。

用音量旋钮可以调节声音的大小,它的原理是用一个可以连续改变阻值的电阻(调节旋钮)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达到连续改变灯泡声音大小的目的。音量旋钮实际上是一种变阻器。

活动2【讲授】回顾旧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阻。

2、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3、如何改变电阻的大小? 什么方法最便于操作?

学生针对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找出改变电阻的方法,并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知识判断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从而得出改变电阻的最简单方法是改变导体的长度。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

一、探究实验:探究变阻器的原理

如教材图所示,在A、B间(有鳄鱼夹)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从可操作性方面进行改进:铅笔芯(易断)――电阻线(太长)――电阻线圈(不好接线、难固定)――滑动变阻器

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与教材实验中的铅笔芯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总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实验: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用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滑片上的铭牌标记表示了什么物理意义?

20Ω:

1A:

(2)、要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滑动变阻器该如何接入电路?即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能随着滑片的移动而变化?如何变化?



2.练习正确使用变阻器

(教学说明: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理解变阻器的使用。)

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 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并将各种接法进行分类:

①灯泡较亮,但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不变:


②灯泡不亮或很暗,且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不变:




③向左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变亮:




④向右调节滑片时灯泡亮度变亮: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上述接法进行规律归纳:

①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若接CD时,只是把金属棒接入电路,此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几乎为零。

②下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若接AB时,电阻器的全部电阻接入电路,此时接入的电阻最大;

③移动滑片时,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的情况有四种:A和C、A和D、B和C、B和D。若接AC或AD时,只要向B移动电阻就变大;若接BC或BD时,只要向A移动电阻就变大。

变阻器的接法可总结为:

全上电阻____值为零___;全下电阻_____值最大_____;

____远离下线___值变大;_____靠近下线_____值变小。

教师介绍使用规则:

①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③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口诀: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 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远离变大,靠近变小。

活动4【练习】即学即练

即学即练:(课件展示问题)

 (1)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 Ω 2 A”的字样,50 Ω是指__________;2 A是指________。

(2)如右图,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

A.A、D         B.B、C   

C.A、B         D.C、D

(3)如下图所示,一些实验仪器具有调节作用。下列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接线方式不同,其中对电路能起调节作用的是(  )

(4)李明想用如下图所示的器材,设计一个可以调节小灯泡亮度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李明把图中的器材连接起来。

要求: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变暗;②用电流表测灯泡的电流(灯泡的电阻约为10 Ω),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

李明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得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如图甲、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A,灯泡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


Tags:4节,变阻器,教案,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