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当今教育与学习同人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背景下更应受到关注。反思传统教育思想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借鉴萨特的自由意志理论,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对学习的自由选择、自我选择的责任意识,坚持教育平等、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学生在自由、自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学习成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教与学二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推衍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论强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的行为,它建立在学习论的基础上;学习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发现一般教学原理的最切实可行的起点,而学生是架起这座桥梁的纽带,所以,在教学中建立科学的学生观,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个案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 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景中我们可以随处发现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即在课堂上学生已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却没有权利做其他别的事情。从调查的结果看,许多教师表示,尽管在观念上他们赞同给予已听懂课的学生以不听课的自由,但是在现实中却并不这样做,学生一定得按照统一的要求,完成统一的规定任务。在教学中,“满堂灌”是中国课堂教学的传统特点,其根源在于无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创造性主体,而只是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即学生能否有发言的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不举手发言属于违反课堂纪律行为。教师对这种现象总要采取严厉的批评,以便杜绝这种现象。课堂上不允许学生自由发言,主要是为了保证教师讲课的连续性,但牺牲的却是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教师惯用的教学管理方法是用分数将学生分成上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用分数来遮蔽活生生的学生的个性、兴趣、志向、能力等等,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智力与个性。 由上述种种教育弊端可以看到,传统教育思想是把学生看做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淡漠学生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利,不注重个体差异。由于缺乏教育平等、教育模式单一机械化问题日益突出等现象的存在,因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难有学习成功可言。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是不符合的。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吸收现代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科学的学生观,这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和调动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 二、自由意志下的学生观的基本观点 作为一代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曾提出了惊憾哲学界乃至人类的哲学观点:“存在先于本质”。这一思想对人的存在方式和意义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萨特从“存在先于本质”出发,建立了他的自由观。他认为,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不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选择。因此, 人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人的选择自由就是个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自由谋划,是自己设计自己、自己选择自己、自己规划自己。人的自由最重要的表现在选择中,人就是在许多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创造自己的本质,从而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的。 萨特从他所主张的自由意志的哲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现存的教育制度和各派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认为他们把个人太简单化、客观化了,实施的是一种“无人”的教育,只强调与个人自由存在相对的东西,而忽视了个人的情感与要求。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个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的过程”。因此,他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倡导一种独特的学生观。 第一,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萨特认为学生的本身的存在较教师和教育内容更重要;学生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无须模仿教师。因为教师只是学生广泛的选择因素中的一种,教师是促进学生进步、帮助未成熟的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影响者。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两个主体间的关系,他们互为主体。 第二,学生要有意识地果断选择。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各个独立的人自己有行为的标准与价值,自己设计自己的未来,反对所有来自外在的、对自己的“决定论”。不是自由选择的价值是没有价值的。存在主义者认为,学生的选择余地比他们本人所知道的要多得多,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他广泛涉猎的知识,力求介绍尽可能多的观点,学生对众多观点加以选择,最终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做出决定。 第三,学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萨特认为,学生的选择是自由的,因此承担选择的责任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不但对行为的后果负责,而且也要对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承担责任,要勇于成为他自己。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萨特所主张的学生观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的学生观批判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教育认识与教育理念。这种学生观认识到了人的主体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真正将人的发展落到了本质之处——自己培养自己,自由主动、充分全面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学习 萨特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尽管只是一个不太完美的思想体系,但其独特的教育观的观察角度与思考,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当代教育与社会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1.尊重自我选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人生即选择,自我选择可以说贯穿于我们生命的始终,是我们每个人自由权利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他们的选择都应得到重视和尊重,而不是被漠视和压制。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者们往往处于权威者的地位,学生往往跟随着教育者的喜好,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标进行着非自我选择性的学习。被动接受性学习只会抹杀学习者的积极性和 兴趣,抑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严格的教学要求在消灭了儿童的学习错误的同时,也消灭了他们的好奇心、表达欲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下轻松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成功,即通过学习获得“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国际公民)、“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和“做人的自由”(利用各种机会去梦想成真)。 2.强调自我选择,认识学习是适应未来的学习 萨特主张“选择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行为,必须承担责任”。倡导学生进行自由的价值选择。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集中表现为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负责意识,这是对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反叛,也是教育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一大进步。因此,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我教育应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自我选择过程就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未来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学习,因此学习必须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才能获得生存的本领,只有获得学习的成功才能获得快乐和自由。为此,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将“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3.强调以人为本,突出自主学习策略 古希腊哲人普洛泰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的教育要正视人的存在,珍惜人的生存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因此教育要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设计主要体现“自主学习策略”,通过自主性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目前,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和“启发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种模式下,教师的功能不是teach,更应是serve,帮助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感情、自由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支持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加以运用。 4.构建教育平等,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曾说过:“创造需要勇气、态度、能力、思维,但创造的有些东西不是教出来的,是需要提供阳光、土壤、安全的氛围。”可见,氛围比方法更重要。和谐的氛围需要创造教育平等,例如:尊重差异和充分顾及弱势群体利益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对话权利的平等,学生拥有享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不同 Tags:促进,学生,学习,新视野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