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民主意识 定边职教中心 李晓荣 民主就是平等。 “天、地、君、师、亲”古老的中国礼教观念还在束缚着教学伦理关系。现今,我们不少教师依然是以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出现在学生面前。诚如一位教育理论家这样分析:“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而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倒了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身躯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乃至跪着的灵魂。”这段话或许有些偏激刻薄,但也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伦理关系的不合理性。 我认识一位教师,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但就是过于武断,在学生面前说什么就是什么,班内不能有半点不同意见。记得是一次植树活动,不知因为什么事,这位教师与班上的一个学生发生意见分歧。但这位老师认为:作为学生怎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难道我们不该反思这种伦理关系吗?教师与学生的差别只是“闻道先后”,“术有专攻”罢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四民”、“百工”并无区别,教师要生存而谋求从业执教,履行职责应属本份,有何额外恩泽以骄学生? 近年来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蹲下去和孩子说话。”这对于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种进步。但“蹲下去”不该是一种姿势,一种肢体动作,而应该是一种心灵的“蹲下去”,是教师在心灵的深处平视学生。如果教师心没有“蹲下去”,而只是身体“蹲下去”,那么,只不过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骨子里还是把自己看得比学生高。 教师只有与学生交流,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从你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只有交往互动,才能形成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教学伦理关系;只有交往互动,才能有师生间、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和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知识、情趣与能力的共生、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学双赢。 作为班主任就应在民主平等中管理班级体,班集体是学生的集体,不是班主任自己独立的王国,学生不是臣民而应是班集体的参与者,这是他们自己的天地,他们有权管理自己的事。班主任应该在班务管理中做到管理而不约束,激励而不包办。 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尊重每一个学生。高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对事物的认识,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个性,我们不能拘囿于他们,即使是与自己的意志相违背,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性。记得,去年“球类运动会”期间,班内有一个学生没有请假私自回家,对于这种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我是极其恼火,于是就在班会上对其进行处理,当我宣布完处理决定时,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多数人对我的处理有看法。看着学生们的不满表情,我没有解释,而是请同学们自己谈谈对这个学生的处理,但没有人发言。最后班长站起来说:“老师,他私自回家是不对,但这样处理太严重了!”随着班长的话,有许多同学们都点着头。 “那好!你们来讨论怎么处理这位同学。” 在学生的讨论中,我记得有一个学生说:“就给他一个机会,这次就算了。”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处理的轻重那是‘量’的问题,而处不处理是‘质’的问题。”这句话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最终,在学生一致认可的情况下对那位学生进行了处理。而且,那位犯错的学生还主动地作了检查。 不搞一言堂,尊重学生就是民主平等的体现。 其次,班集体是学生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是班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所以,让每个人都能平等的参与班级的活动是民主平等的集中体现。刚进校时学生要进行军训,我班有一个学生总是与其他学生做不到一起。按照学校的规定每个班可以少上两名学生,自然而然,我想让那位学生不上,当我对那位学生宣布我的决定时,我看见那位学生双眼充满眼泪,我没有说话,为了班集体吗。最后,他说:“老师,我想参加!”我沉默着。“如果,我真地会给班集体抹黑,就算了。”他流着泪对我说。看着他的眼泪我同意了。虽说,最终我班没有取得名次,但我知道不是那位同学的原因,可以说那位同学是走的最认真的一位。 作为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随意剥夺学生的参与权利。 最后,要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活动场所和氛围。要在人格上视学生为“成人”,充分尊重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做到“目中有生”、“心中更有生”;要推倒挡在师生之间的那堵无形的“墙”,尊重和接纳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提倡不同意见的“百家争鸣”,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怀疑意识、反思意识,鼓励学生不惟师、不畏师、不惟书、不畏输,营造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活动软环境。 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在班级活动中,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这是新时代新的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教学伦理观念。民主平等。 Tags:班主任,民主,意识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