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儿童作文”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第二小学 赵守江 岳卫东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激动人心的理念: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虚话。” 这里的“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要求无疑是对过去传统的,成人化的 “小学生作文”的否定和批判,是让孩子们的写作回归自然,让孩子们在习作中抒情、达意,重新唤起孩子们习作的灵性。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叹息“说着容易,做着难。”难在何处?请看下面的案例: 有位教了十几年语文课的教师拿出了十几本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让我看:共同的问题还是“一般过去式”——假、大、空。抄袭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缺少的是儿童天性,真情的自然流露。那么儿童的那颗水晶般澄清的童心跑到哪儿去了?这位老师的回答是:“孩子们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吃饭、上学、放学、睡觉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所以,文章假、空,就成了很自然的现象,抄袭也就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咋一听,这理由好象很正确,孩子们也很可怜,但仔细反思一下:现在的孩子比起少年时代的鲁迅,今天的生活不知丰富多少倍,且不说鲁迅先生小时候看过电视吗?上过网吗?玩过游戏机吗?弹过钢琴吗?就说音乐课他小时候上过几节?他只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么一块狭小的空间,你能说不单调吗?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却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给人们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儿童情趣的脍炙人口人口的美文。再翻开《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读来大抵也是写那些老爷、少爷、小姐、丫环……吃饭睡觉的简单的事,而读过《红楼梦》的人又有哪一个人不为之赞叹呢?且抛开其艺术特色而言,就其“真”而言,有人就曾这样推测说,曹雪芹是不是就是写的他自己呢?由此可见,作品越真实,才越感人,说到这里我们必须首先核正一个理念,儿童作文是儿童自己精神、生活家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某些教师过早的为孩子穿上长袍、马靴,将其扮成大人,其作文怎能不出现假、大、空?江苏省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在《请保留孩子的“生命本色”一文》中举到这样一个案例: 我掸了两颗牙(作文题目) 今天,我掸了两颗牙。我对奶奶说:“我害怕。“ “别害怕,”奶奶说,“你掸了牙还会再扎的。” “爷爷只剩下两颗牙,还会再扎吗?” “不会再扎了。” “为什么?” “爷爷老了。” “唉,人老了真可怕!” 教师在批改中把最后一句,改成“人老了有什么可怕的?爷爷虽然只剩下两颗牙,但那是钢打铁铸的呀!”并说明这样改是因为原来的句子太悲观了。教师这样一改把“悲观”改成“乐观”但读来还有孩子的灵气和纯真吗?原本文中的“天真无邪”变成了“少年老成”,教师这样改来改去,孩子的文章怎能不成人化?怎能不远离自己的精神家园步入写作的荒漠?怎样看孩子的文章周一贯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这样说:“对待儿童作文要像看儿童画一样,确立‘儿童作文’的新概念,让‘儿童作文’也像儿童画一样具有‘原生性’和‘原创性’,并且受到成人的保护和宽容,真正成为儿童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精神世界中的一片蓝天,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由此,我衷心提醒老师们一句话:“放飞孩子心灵,真情的抒写自己的生活!” Tags:再议,儿童作文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