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老师,别让偏见蒙住了您的眼睛

日期:2005-11-8 13:09 阅读:
 

老师,别让偏见蒙住了您的眼睛

很久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当时阅历不深,对这句话没有太多的感触,今天,面对着孩子的状况我才深深的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与沉痛。

    孩子11岁,今年上初一。也许是因为他太小,过了一个月,去找老师了解一下学习情况,老师的评价让我大吃一惊。“书写不工整”、“上课不专心”、“成绩不好”……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孩子很陌生,好象老师说的不是我的孩子。也许孩子很顽皮,也许孩子很淘气,也许他还不知道该怎样安排时间,怎样自律,但我的孩子真的有这么糟吗?真的一无是处吗?我茫然。

    很多的时候我对孩子说:“作业要好好写,字写工整点,老师才会高兴。”“没有用的,你看我这写得多工整,可老师只给我一个‘良’,不管我写得多好老师都不会给我‘优’的,而我的同桌和我一样却能得‘优’,就因为他学习比我好。他作业错2个是‘优’我错2个是‘良’。”看样子已是心灰意懒。“不会的,只要你努力一定会让老师刮目相看的。”我安慰到。“不会的,老师说我们都是差生,她还说我们班黄海和他爸爸是‘父子俩一个德性,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 “她当着全班同学这样说?”我万分惊异的问.“是的。”  儿子回答说。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孩子成绩虽然不是很好,却是在努力后取得的进步,为了给他打气,我准备在家长签字的地方写几句鼓励的话,可孩子看我拿起笔就说:“妈妈,你千万别写什么‘我很高兴,有进步’之类的话。我们老师说了90分以下的全是不及格,都要写检讨。”这是什么标准呀!人与人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为什么老师只能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永远也看不到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的进步呢?看着孩子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失落,我无言。

孩子是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啊,我们怎么能如此粗暴的对待这鲜活的生命!孩子的自尊心就像花蕊,在如此野蛮的践踏之下它会不会过早的凋谢?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一方面灌输给孩子知识,一方面又无视孩子的人格和尊严,毫不顾忌的贬低和伤害呢?为什么要人为地将这些并未成型的孩子定为三六九等,给他们打上耻辱的烙印?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了吹毛求疵谴责他人;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争论反抗;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中长大,他只能学会忧虑害怕。而如果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爱惜这个世界;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会了立定志向;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中长大,他才能学会了热爱人生。在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互不信任、充满偏见、受到侮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会学到什么呀?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信的面对明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有趣,让每个孩子都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充满热爱。可我们的孩子却是处在怎样的教育环境之中啊。

对于孩子来说,老师的评价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宣判了他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孩子还小,他并不能懂得老师的评价并不能代表能力,不能代表学习的潜力,当然更不懂得这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评价就是他价值的全部体现,老师是他们头顶上的天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多少人能明白这一点并且记住这一点呢?在老师的冷眼里,在同学们的耻笑中,在一次次低分的打击下,一贯充满活力,天真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日渐消沉,久而久之,他也就没有了做人的尊严。难道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吗?

瑞士有位学者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各人的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人尽其才,在社会上赢得他应有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他所受的教育。

老师的评价可以是激发孩子信心、激励孩子不断向上攀登的助推器,也可以是惩罚孩子、毁灭孩子的尖锐武器。千万别人为的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如何评价孩子,这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

俗话说得好:“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当我面对儿子的时候,我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母亲。我喜欢孩子的稚气和童趣,我愿意他在任何时候都用童心来看待这个世界,我期盼能给他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当我看见孩子在不公平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在老师变色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洁白的天空被污泥沾染,我的心在流血。我知道现在有太多太多像我这样无奈的母亲,太多太多在偏见中苦苦挣扎的幼小的灵魂。更多的时候,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的家长只能用物质和金钱去给孩子买一个公平,教育这块圣洁的土地已是千创百孔,满目疮痍。

我想对所有的人,特别是老师说一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吧,别让他们毁在我们这些“灵魂的工程师”手里。别让我们后悔培养的只是一株株“病梅”。

(此文已发表)

Tags:老师,偏见,住了,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