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周海荣 自从我踏进六中大门到现在,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的教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追忆和反思的事. 刚为人师那几天,我心里充满了兴奋,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就连破旧的宿舍房顶上那条裂痕也让我研究了半天.发誓一定要把课教好,不输给老教师. 这半年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纪律,无迟到、早退、旷工、旷课现象.与同事间和睦相处,对领导十分尊敬.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与同组同事一起研讨新课改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认真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力求上好每一节课。但教学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教学中我尽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美和探究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参考系的时候,我讲了宋朝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让学生分析诗中描述了什么物体的运动,它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又让学生自找一首诗分析.有学生找了一首敦煌曲子:”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并分析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要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美的追求,让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但是其他老师对我说:”你这种教法教重点生还行,教普通生非吃亏不可.不信咱们考一次试,看谁考的好.”一比,我无言以对.尤其难忘的是我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这节课时,高校长去听了.听完,他对我说:”你讲的这节课去评优质课还行,对咱们学生太不适用了.物理不比文科,玩虚的不行.”我一听就急了,问:”哪里虚了?”他说:”你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让两个学生在讲台上做实验,最后就得个结论分力与合力的关系适用于平行四边形定则.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记住呢.而且,两个人在台上弄,50多人在底下看,有的不看偷玩,浪费时间.”我叹气.省实验中学的一个老师在优质课比赛时讲的就是这节课,不同的是,两个学生在前面用大模型做,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小模型做.高校长是明白人. 虽然教研员说探究性学习短期看因准备工作多,探究时间长,显得慢.长期开展则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更会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不断进步.可是对重点生也许有效,对六中的学生来说,怎么行呢?给他们探究时间,他们如用这时间来玩,岂不浪费?我在上课时最大的困难是不清楚学生在玩还是在学.有的学生看来是在听课,实际上心不在焉,我却发现不了. 在听其他教师讲课的时候,益发注意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更多的是机械性记忆知识,是在模仿教师分析问题的流程,很难理解问题的本质,可以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老师是否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则相当程度上被按部就班的流程和教师不厌其烦的提示讲解所掩盖.我虽然对这种方法有不满,却猛然想到:我高中时上的是重点班,自然无法明白普通生的学习.也许他们只能这样学习,也早就习惯于这样学习. 我下定决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按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但又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学的知识在大脑中不容易扎根,也不容易迁移.遇到较新的问题,往往下不了手.而长期这样,学生会逐渐丧失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我不得不反复讲解,费时又费力. 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在短期内快速而有效,长期则因学生被动学习而使知识掌握不牢,这就需要反复讲解,效率很低.我又是新人,用这种方式教,自是不如老教师.但探究性学习,又起不到探究效果,反而更差. 因此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尽了力,但期末抽考的成绩却不尽人意,这与我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大有关系. 我觉得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是我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以后在备课时要多角度去考虑,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以便正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的讲解与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与练,并做到检查到位,且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我还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时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我一天天在成长,不断正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从最初的兴奋新奇到现在的不断进步,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真正掌握做一名优秀教师所应掌握的一切知识和能力. Tags:教学,反思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