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课所想到的 今天,开始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节内容的教学,因为这是新教材中新增添的内容,原来老教材所没有的。因此,备课时,我格外认真,事先准备了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火柴等教具,布置学生准备了“太阳平行光线板”、橡皮泥等学具。同时,又特意重温了《嘉兴南湖之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时听过的那堂《地球的自转》一课的教案。于是,在备课时,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毛泽东同志诗词“送瘟神”七律二首中有一句词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你能说说其中蕴藏的科学道理吗?(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从而引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自转,同时提出问题“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安排小组讨论。 接下来安排小组发言。老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在黑板上。 师提出问题“怎样用模型来展示这些现象?”安排小组讨论、准备。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讨论的结果。 读图4-2,尝试回答晨昏线的意义并判断晨线和昏线。 于是,根据这样的设计走进了课堂。在这堂合作、探究的科学课上,从课题的引入上来看,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的精彩。就在一(2)班的那节课上,当老师提出你知道“坐地日行八万里”这首诗吗?一生马上举起了手,从一刀厚厚的诗词中翻出了这首诗,并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老师随即提问“你能说出‘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话所蕴藏的道理吗?”这位学生回答是这样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转一周是一日,周长是4万千米。也就是8万里。”这时有一生举手了,“老师,这8万里必须是在赤道才是正确的。”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学生。 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后,学生的发言是教师事先根本无法设计的,“昼夜交替现象”、“影子的朝向、长短”、“太阳的东升西落”、“星星月亮的西升东落”(这里有错误,但老师没有及时指出,故意留着)、“时差的产生”等。 接下来教师安排模型展示准备活动。对上面的各种现象以每个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准备。学生拿着地球仪(上面有指向标、火柴代表人)、太阳平行光线板进行模拟展示的讨论、准备活动。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出色的表现不亚于老师的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例“昼夜交替现象”展示组的同学是这样展示交流的,一手指着讲台上的大地球仪,一手拿着太阳平行光线板,“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到的一边是亮的,没有照到的一边是暗的,出现了昼夜现象,又因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而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星星月亮的西升东落”展示组的同学是这样交流的,“我们的探究结果是星星、月亮是东升西落而不是西升东落,因为…”边说边进行了展示,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星星月亮的西升东落”真是错的,此时,把目光集中在老师身上,想从老师的口中得到证实。这时,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些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的同学,并肯定了他们的探究结果是正确的。成功的喜悦溢于学生的言表。 在这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交流活动得以升华。教师是欣慰的,在新课程实施半年多来,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在频繁地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在与日俱增,在这堂看似普通的科学课上,折射出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所带来的可喜变化,身为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对半年多来的艰辛和困惑有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新课程下的学生是快乐的、自信的、幸福的。新课程下的老师真是虽苦犹甜,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Tags:一堂,自主,合作,探究,科学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