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合理的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 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标准》在课 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 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 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 数学的愿望。 一、 创设问题情境 俗话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又有“因疑而问,因问而开 悟”。问,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诱发,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关键处,教师必须从 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设计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 知冲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过 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现实生 活中有意义而又有趣的问题,使学生陷于想解决但靠已有的知识和 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以疑激情。如教学“时、分的认识” 一课时可以设问:1与60相等吗?如果有人认为相等,你觉得是怎 么回事?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时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 维,解决认知困惑。又如二年级在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后,设计 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组织春游,有97名同学参加,每张门票8元, 带800元够不够?17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租几条 船?你打算怎样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中真 实的目的,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总之,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恰当 的问题情境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诱导作用,使学生的疑惑在自己的 疑虑过程中不攻自破,同时,思维活动也获得了较好的完善与突破。 二、创设操作情境 实践操作是少年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中说过:“儿童的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数学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认 识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 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发展思维。教学中根据学 生喜欢自己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有意识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 境。如上了“认识物体”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有关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形体的表象,特意安排了一个活动 环节。先让学生任意从装有不同形体的实物的袋子里摸出物品,闭 上眼睛说形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猜;接着老师指定形体,请学生 摸出相应的物品来,并给说对的同学鼓掌。又如让学生利用学过的 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学具拼摆或搭砌各种各样好看的图形或模型, 并要求说出像什么?各种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教学中,学生在小 组内可以拼出花朵、汽车、飞机、帆船、房屋、机器人等,可以搭 成楼房、宝塔、导弹、火箭、建筑群等;或者用七巧板拼各种有趣 的图形,如:小鱼、轮船等。学生利用材料拼摆的各种图形,无不 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不 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丰富了学 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出真知”,相信只 要我们多给学生自由游戈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学这门“抽 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一定会生动起来,成为立体的、形象的画 面,使学生乐在其中,易于接受。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 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听得到的现实,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 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 谛与价值。如教学第一册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可以模拟乘公共汽 车的上、下车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开展活动,把枯 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 内化。接着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 题,并让学生顺水推舟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这一系列问题 既形象直观又可训练思维。这样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激发了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算 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 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时性,使学生体验数 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 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 体,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四、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游戏不仅仅是活跃了 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在愉快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 生爱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游戏情境。如学习“7 的认识”,四人一个小组,桌面上用线绳围一圆圈,把7个石子同时 扔到桌面上,看到圆圈内有几个,圆圈外有几个,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很好的理解了7的组成。再如学习“时、分的认识”,设计找朋 友游戏,把时刻表示的两种记法制作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去找 自己的朋友。另外,还可以通过猜谜语、送信、夺红旗、接力赛、 对口令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促进思维发展 的学习情境,多种情境进行巧妙组合,合理融会贯通,才能磨炼学 生数学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翱翔 Tags:探索,合理,情境,教学模式,促进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