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模式的构建

日期:2005-5-20 11:50 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模式的构建

——读《小组合作学习与发展性教学组织形式的构建》后感

丹城中学  沈静艳

《小组合作学习与发展性教学组织形式的构建》此文章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发展状况,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概念,指出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而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建立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组织形式。读后,我体会到在现今的思想品德课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学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人际合作交往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我对此进行了实践,在初一思想品德课课堂上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模式。

一、实施的前提——构建合作小组

1、分组。由课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合作将全班学生依其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组。

2、小组建设。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小组建设,包括①小组名称:要体现小组特色与追求,要新颖,有内涵。②组长选举:正组长全局管理,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机会。副组长管理纪律,并帮助正组长做好协调工作。③小组目标:要有个人和集体目标。目标必须具体,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④成员分工:每次讨论都要有分工,要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讨论时发现的问题和汇报内容)、评分员(依据组员合作讨论时的纪律、态度、讨论的质量等打分)、噪音控制员(维持合作讨论时的纪律)、汇报员(汇总小组合作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汇报交流)。每次分工可随课堂教学而变化,角色可以不固定,定时轮换,目的是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度与合作效率,并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二、实施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素质,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全盘考虑,而且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又要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闪现的思维火花进行应变。首先教师应该全面完整的理解合作学习,正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本质内涵,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要精心准备和设计课题,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激活学生的合作和讨论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的进行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其次,可以与学生约法。1、相互尊重。教师不对学生冷嘲热讽,学生之间也要学会尊重他人观点,不同意见时不对他人进行谩骂;学会质疑,学会组织。2、相互约定,一节课每位同学最多代表本组发言一次,且规定时间,声音要宏亮,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率。

三、实施的保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教师就有必要建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5分钟左右对小组进行考评,评价成绩可由纪律分(20%)、合作分(30%)、汇报分(40%)、机动分(10%)组成,个人考评可以集体申核和组长统一打分决定,教师最后可以根据课堂情况进行微调,并记入期中、期末的比例,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只实践了一个学期,很多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Tags: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