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案例

日期:2015-11-13 15:18 阅读:
白海萍  

地区: 河南省 - 焦作市 - 温 县

学校:温县赵堡镇第二初级中学

1课时

行路难(其一)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2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活动2【导入】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活动3【讲授】齐读诗歌 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具有慷慨悲歌的韵味。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活动4【活动】背诵拓展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明确:《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 “ 酒后真言  ”。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这样的闲适心情。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行路难(其一)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行路难(其一)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活动2【导入】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活动3【讲授】齐读诗歌 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具有慷慨悲歌的韵味。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活动4【活动】背诵拓展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明确:《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 “ 酒后真言  ”。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这样的闲适心情。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Tags:行路,其一,优秀,教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