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一堂课只上十五分钟

日期:2004-7-11 21:57 作者:ynicf 阅读:

 

一堂课只讲15分钟?

———对上好一堂课的思考

 

 

前不久,湖南《东方新报》对湖南省岳麓区教育局的一次普通会议做了一次简单的报道,结果这篇报道“一石激成千层浪”,在教育界引起沸沸扬扬的大讨论。一堂课最多只许讲15分钟,湖南省岳麓区教育局下达这样的文件:“要求从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所有任课教师精简课堂上的说话时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其他的时间一概要交给学生自己。课堂中,教师累计讲课的时间超过15分钟,将视为该教师当场课的教学不合格”。这样加在老师头上的行政规定,虽然有新意,有突破,但不全面,不科学,容易误导老师们走进一个新的形式主义中。

以什么样的形式上课,把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这是进入了新课改以后,教师们常常要面对的问题,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流派层出不穷,求“新”,求“奇”,求“特”,是大家仿佛都在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都记得几千年前的圣人孔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运用随性的教学方法,也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何也?因为子曰: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所以,如果把上课时那些颇为好看的表相褪去,剩下的应该是而且只能是教与学的本质了。

所以我认为,在探索新课改发展的道路的时候,不应该再对上课形式有更多的规定,我想课改更多的是提倡一种精神,一种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勤于实践的精神,它不是在推翻原有的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后,又给教育带上一个新的“紧箍咒”。一堂课如果可以的话,讲个十五分钟,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当然不错。不过更多的时候,要依时,依情(上课情况),依生(学生反应)而定。记得孔子在给子路、冉有等上课的时候,可以一边浴于沂,风乎舞臾,咏而归,一边教导吾与点也。多么的随性,多么的飘逸。所以上课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只要能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方法都可以拿来用。而课改的全部意义只在于要充分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使教学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不是局限于一堂课是不是讲十五分钟,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

 

一. 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树立学生的信心!

信心对学习相当重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到居里夫人的没有信心,将一事无成的名言,我们有理由相信“信心”是做好每件事的基本前提。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究教学方法!

《论语》中孔子对子贡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讲十五分钟也好,五分钟也好,时间的长短是由学生接受程度决定的,谁都想言简意赅,那么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谈“一堂课只讲十五分钟”的长处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凡事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传统的“老师的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同样新课改就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这恐怕也不能这样的简单的程式化的描述。虽然在个别地区,学校,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片面理解课改精神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们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教师们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生怕背上“没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罪名。其实这都是矫枉过正的方法。

不过用古人的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堂课只讲十五分钟”这句话,其实也不无道理,从古至今,精讲一直是提倡的。孔子教后人“惜语如金”;陶行知告诉我们“教师精彩的讲述往往就几个字”;魏书生在给他的学生上课前,字字句句反复推敲,以达到语言浓缩的最高境界。那么相对有些老师上课语言散漫,重点不突出,比如我有时在班上上英语课时就是这样,给一个规定“一堂课只许讲十五分钟”倒是可以把我的许多口头禅如“啊”, “哦”和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去掉,所以这个方法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十五分钟讲课,就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反复提炼,以求精讲。精讲不是少讲,更不是不讲。“精”不是以语言的多寡来定的,有些要用较多的话讲解,也可能是“精讲”,十五分钟的课就是要求教师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认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在课内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我认为课内活动中可以是学生画龙,老师点睛,或老师画龙,学生点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课,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一种心态的体现。我觉得一堂课十五分钟也好,四十五分钟也好,花哨也好,平凡也好,都只是教与学身上的表象,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朴实,是无法之法,无艺之艺,随心所欲,真心处之,浑然天成。课的“形”,容易操作,上课的热闹效果也容易模仿。而课的“内核”,实际流露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你的一颗“心”在支撑。一颗洗尽铅华,无所欲求的心。而我们无论做人还是从教、为学,我们都要以“真实为本,朴实为妙,扎实为绝”,真心处之,去除芥蒂,是为至境。

 

  

 

  

 

 

Tags:堂课,十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