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8 *热爱生命(节选)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2015-11-5 08:56 阅读:
白明惠  

地区: 河南省 - 洛阳市 -

学校:洛阳市第三十二中学

1课时

8 *热爱生命(节选)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热爱生命》

情境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生活在孤岛上的蚂蚁,当野火向他们包围过来的时候,求生的本能让它们迅速聚在一起,抱成一团,然后像滚雪球似的义无反顾地向火海冲去。外面一层又一层的蚂蚁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死去,却换来了最里面的蚂蚁的生命——生命,有时极其脆弱,它可能瞬间化为乌有;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它也是一支生命的赞歌。(板书课题)(黑板左侧从上到下已经依次有了1-10,代表了10个小组,供下面小组加分。)

二、作者简介

师:杰克·伦敦大家熟悉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

师:不错。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2:杰克·伦敦(1876~1916),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后来,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考进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因病辍学。不久又加入了阿拉斯加州淘金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比金子更宝贵的创作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代表作有《热爱生命》 、《荒野的呼唤》、《海狼》等。《热爱生命》还受到了列宁的高度赞赏。

师:你介绍得很全面,大家的掌声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么,你的资料是从哪儿收集的?

生2:网上

师:看来,这位同学是下了一番功夫。是的,我们应该学会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

三、写作背景

师:在了解“写作背景”前,先看一张地图(幻灯:美国、加拿大一带),这有助于你对背景和课文的理解。红色区域就是阿拉斯加,它紧邻加拿大,也是美国唯一一个

师:请齐读“写作背景”。(幻灯)

生:十九世纪末,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交界处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年仅二十一岁的杰克•伦敦也来到了遥远的这里。因染“败血症”于第二年返回故乡。尽管空手而归,但北极圈内奇异的风光,淘金者的艰苦劳动和各种的冒险故事等,成了他最宝贵的创作素材。1906年,他以这次特殊经历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热爱生命》。

四、检查预习

师:课文很长,我们已经提前预习过了,下面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把握字词

师: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

(屏幕显示:巉岩、踉跄、骸骨、鲦鱼、窒息、吮吸等)

生齐答正确读音

师:同学们对字音掌握得不错,请齐读2遍,边读边用心记。那么,你能解释以下这些词的含义吗?

(屏幕显示:奄奄一息、吹毛求疵)

生(齐声说):踉跄:走路不稳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指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指缺点、毛病。

2、概括内容:

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

生1:本文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克服种种困难,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

生2:本文记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

五、直面困难

师:本文是节选,在小说结尾,主人公“他”最终被船上的人救了下来,并且开始了新的生活。假如,几年后的一天,他的弟弟来到他家,异常激动地告诉他,阿拉斯加发现了几个更大的金矿。很多朋友都要去,他也想去。作为哥哥,他不由想起了那次不堪回首的往事。于是,他注视着弟弟,神情凝重地说……

师:请你用主人公的口吻,向弟弟具体描述他当时遇到的困难,以劝说弟弟不要去冒险。

师:温馨提示(幻灯):

1、先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应信息,然后用文中的语言直接描述,或者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把困难说得越具体就越能说服弟弟。

3、用第一人称。

老师先举个例子。我找的是第一段,是从有恶狼这个角度规劝弟弟的:弟弟,你千万不要去。你知道我那时多害怕吗?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我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师:你能看出,老师读的虽然是第一段,但我又根据要求有所改动。好,下面请大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始准备,给大家3分钟,一会儿我们还是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然后巡视。)

师:好,谁先说?

生1:我找的是第55页第三段。一天,我碰到了很多零乱的骨头,已经被啃得干干净净,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分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难道在天黑之前,我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吗?想想这些,你真的不能去。

师:嗯,他说的也是恶狼多、野兽多。

生2:我找的是第55页第4段。我太饿了!我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弟弟,想想这些,我还心有余悸。

师:他说的第二个困难是饥饿难耐。

生3:我找的是第56页第1段。我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我的脑子里则充满了怪异的幻想和美妙的梦境。弟弟,你看,我当时是多么虚弱呀,你可不能去。

师:他说的第三个困难是身体极度虚弱。

生4:我找的是第62页第1段。我不停地往前爬,我的膝盖和我的脚一样鲜血淋漓,我撕下衬衫垫着膝盖,我背后依然留下了一路血迹。弟弟,那种伤痛真的不堪回首啊!

师:他说的第四个困难是伤病的折磨。

生5:我找的是第55页第4段。甜蜜蜜的肉味引得我要发疯。我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我咬碎了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听听我当时饿的程度,你还去吗?

师:他说的困难也是饥饿。

生6:我找的是第57页第2段。一天,我醒来后,隐约地记得下过雨,刮过风,落过雪。但被暴风雨吹打了两天或者两个星期,我就不知道了。想想那恶劣的天气,我该多么痛苦啊!

师:他说的是第五大困难——寒冷。

生7:我找的是第60页第4段。我同去的朋友比尔也抛弃了我,人我孤独无助。

师:他说的是第六大困难——孤独。

生8:我找的是第63页第3段。我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向我逼近,不久,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摩擦着我的两腮。弟弟,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毛骨悚然!

师:嗯,他说的也是恶狼的威胁。以上同学说的这么好,我想他的弟弟该打消念头了吧?

六、语言赏析

师:他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还居然活了下来,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容。其实,我们被打动,不仅仅因为他的传奇经历,更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动作和场面描写,让我们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那么,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好?并简要分析。

师:同学们,请先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句子边作批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5分钟后,继续比赛。

(学生先作批注,然后小组讨论。师到小组中巡视)

师:准备好就开始吧?(生纷纷站起,争相发言。)

师:哟,一下子站的太多了。没有站起来的同学就不再站了,还有下一轮。发言的同学太多,那就还像以前那样按照竖列依次发言吧。

生1:第55页倒数第二段,“他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他咬碎了一点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这里是动作描写,一个“嚼”字,写出了他咬的力度。

师:品味得很细致。

生2:这一句还写出他饥饿难耐,求生艰难。

生3:他咬碎的有骨头,也有自己的牙,说明他意志坚强。

师:这一句话,3个同学说,抓的点不一样,但说的都有道理。

生4:第63页第一段,“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这是心理描写,表现出他顽强的意志和斗争精神。

生5:能看出他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生6: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仍然要反抗,这种精神让人敬佩,让人震撼,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生7:决不服输,永不放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赞赏地):你们的回答同样让老师肯定。

生8:第61页第3段:“他转身走开了。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这也是他的心理活动,他没有因为比尔抛弃了自己而怨恨他,没有做过分的事。

生9:他也没有幸灾乐祸,更没有落井下石。

生10:这里也运用了对比的修辞,反衬出主人公“他”不仅意志坚强,更有人格尊严。

生11:在这么严酷的情景之下,他更显得高尚。

师(激动地):几位同学说的都很精彩。人之为人的价值也就是体现在这里。

生12:第55页第3段,“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这也是心理描写,体现出他生的艰难、痛苦,而死才是解脱,表明他的内心也在斗争。

师(点头):你读准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因为,生命有时也是脆弱的,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生13:第55页第3段,“我端详着这些骨头,它们已经给啃得干干净净,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分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吗?”他看到了毛骨悚然的场面自然想到了自己的结局。

生14:主人公的命运也紧紧地抓着我们读者的心。我每次读到这里,心都揪成了一团。

师:很好。

师:好,刚才一轮大家都说出了自己阅读体验。第二轮开始。

(同学们站起来的更多)

师:哇,站的同学太多了。咱们时间有限,坐下一些同学好吗?

(有的说“不好”,有的不说话,但也不坐下。看来大家都想发言。)

师:同学们发言这么积极,老师也很感动。那咱们说得稍微快一点,好吗?

生1:第62页第1段,“他回头看见病狼正饿得发慌地舐着他的血迹。”一只狼舐着他的血迹,这已经让人害怕了;这样一只狼又“饿得发慌”,那不更让人抓狂吗!

师:好。“抓狂”应该是网络用语吧?什么意思呢?

生2:发疯、让人受不了。

师:嗯。

生3:第63页最后一段,“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它越来越近,总是在向他逼近。”这个细节描写,让我屏着呼吸,心也怦怦直跳,那个时间该多么漫长啊!

师:看来你已经身临其境了。

生4:也是第63页最后一段。“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摩擦着我的两腮。”这个细节描写写得很生动形象,感觉像真的一样。

生5: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狼的舌头比作砂纸,特别形象。

生6:我家的小猫咪舔过我的腿,的确粗糙得像砂纸。

(大家笑了)

师:很棒!为什么我们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像真的一样,好像没有一点儿人为编造的痕迹,正是这些大量的细节描写。

生7:第64页,“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狼先是“轻轻地扣”,然后是“扣紧”,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

师:很好!他说到了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它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大家齐读最后一段,然后再重点理解这一段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开始!

(生齐读)

生8: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

生9:“无力”的狼,“无力”的手,形象地写出了人与狼当时的境况。

师:这两个词抓得也很好。

生10:两个“无力”,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

师:是,感觉很真实。

生11:“慢慢地”、“一下”却又写出了人的计谋、智慧。

师:是,战胜恶狼也离不了智慧。

生12: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这时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没有办法想办法——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这是多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啊!

生13:一个“压”字,形象地说明了他有多么用力!

生14:“他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可见他为了求生,用了多么大的力气,连嘴都用上了。

师:嗯,用尽了一切办法。

生15: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流进他的嘴里,灌入他的胃里。他终于战胜了狼,杀死了狼。

师: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生16:他不愧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师:当之无愧的硬汉!

生17:这一段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恶狼、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坚强意志,表现了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师:嗯,谢谢你替我对这最精彩的一段进行了总结。

(生笑)

师:不敢再来下一轮了,第一,课文很长,精彩的地方很多很多;第二,大家发言太踊跃了。放开说,再给一节课也有的说。这个环节只能到此了。

师:通过以上精彩的分析,这个主人公“他”的形象已经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否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概括?

生1:坚韧顽强

生2:冷静沉着

生3:决不服输、不畏艰难

生4:勇于拼搏

生5:有铁汉精神

生6:渴望生命、热爱生命

师:大家概括的很好,这些也是他为什么能超越生命的极限而最终活下来的原因。

七、解答疑难:

1、“狼”和“他”分别象征什么?

师:可能有同学会问,这么一个硬汉形象,为什么连一个名字也没有——这就涉及到了象征。那么, “狼”和“他””各象征什么呢?

生1:“狼”象征困难。

师:嗯。

生2:也象征自然环境。

生3:象征险恶的自然环境更好。

师:(微笑、点头)

生4:“他”象征人类。

师:哪一类的人呢?

生5:就是像“他”一样的人类。

师:对!“他”不是单个的人,“他”象征我们刚才概括的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的所有人,只要你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你就是他!如果有名字,这种典型性、代表性反而减弱了。

2、比尔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师:那么,比尔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1: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师:他抛弃了朋友。

生2:他抛弃朋友头也不回地走了,却先被狼吃掉。说明背弃良知的人没有好下场。

师:警醒世人不能这样做人。

生3:也说明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面前一文不值。

师:有时反而是累赘。

生4:当主人公看到比尔时,他只剩下几根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旁边还有那袋金子。但是,比尔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这和比尔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在生死关头,还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掌声)

师:此处的确应该有掌声!“道德底线”用得好。

生4::比尔到死都不放弃装有金子的鹿皮口袋,却只剩几根被啃得精光的骨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

师:是。

生5:有没有这种可能:作者也想通过比尔来批判当时社会上金钱至上、不顾情义的风气。

师:的确有。作者也是一个批判形式主义作家,是想对当时这一类的人进行批判。第四组的同学动了脑子。

八、感悟人生

好,通过以上环节,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悟。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链接材料”,和大家分享分享你的感悟。

(幻灯显示“链接材料”:

•    某校一名初二学生, 因周末作业没完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    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一门课成绩不合格,被学校警告可能拿不到硕士学位,因心情沮丧而跳楼身亡。)

生1:生命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生2: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如意,我们应该乐观。

生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热爱生命。

生4: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积极向上,总会好起来的。

生5: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生6:我们只有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才能光芒四射。

师:好,每一个同学说的都很好。的确,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和困难,但只要你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总会有解决办法!况且,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

九、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知了故事情节,品析了细节描写,欣赏了人物形象,分享了人生感悟。希望同学们能够和主人公一样,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做生活的强者!

布置作业

师:最后布置今天的作业:

1、抄写生词3遍。

2、搜集你学过的、看到的、听到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然后相互交流。

师:我们最后算算哪一组发言最积极。先加上“人头分”:第1组,(3人,本组组长回答。以下一样。)第2组(4人),哟,还是人多力量大。第3组(2人),第4组(2人),第5组(4人),第6组(4人),第7组(4人),第8组(2人),第9组(2人),第10组(3人).好,前3名已经出来了。第一名:第7组;第二名:第2组;第三组:第6组。我们能看出,这3个组4个成员都发言了,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三个组!同时也送给发言的很多很多同学!

十一、板书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饥饿   寒冷      坚韧顽强

虚弱   伤病      不畏艰险

孤独   野兽      热爱生命

8 *热爱生命(节选)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8 *热爱生命(节选)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热爱生命》

情境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生活在孤岛上的蚂蚁,当野火向他们包围过来的时候,求生的本能让它们迅速聚在一起,抱成一团,然后像滚雪球似的义无反顾地向火海冲去。外面一层又一层的蚂蚁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死去,却换来了最里面的蚂蚁的生命——生命,有时极其脆弱,它可能瞬间化为乌有;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它也是一支生命的赞歌。(板书课题)(黑板左侧从上到下已经依次有了1-10,代表了10个小组,供下面小组加分。)

二、作者简介

师:杰克·伦敦大家熟悉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

师:不错。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2:杰克·伦敦(1876~1916),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后来,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考进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因病辍学。不久又加入了阿拉斯加州淘金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比金子更宝贵的创作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代表作有《热爱生命》 、《荒野的呼唤》、《海狼》等。《热爱生命》还受到了列宁的高度赞赏。

师:你介绍得很全面,大家的掌声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么,你的资料是从哪儿收集的?

生2:网上

师:看来,这位同学是下了一番功夫。是的,我们应该学会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

三、写作背景

师:在了解“写作背景”前,先看一张地图(幻灯:美国、加拿大一带),这有助于你对背景和课文的理解。红色区域就是阿拉斯加,它紧邻加拿大,也是美国唯一一个

师:请齐读“写作背景”。(幻灯)

生:十九世纪末,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交界处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年仅二十一岁的杰克•伦敦也来到了遥远的这里。因染“败血症”于第二年返回故乡。尽管空手而归,但北极圈内奇异的风光,淘金者的艰苦劳动和各种的冒险故事等,成了他最宝贵的创作素材。1906年,他以这次特殊经历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热爱生命》。

四、检查预习

师:课文很长,我们已经提前预习过了,下面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把握字词

师: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

(屏幕显示:巉岩、踉跄、骸骨、鲦鱼、窒息、吮吸等)

生齐答正确读音

师:同学们对字音掌握得不错,请齐读2遍,边读边用心记。那么,你能解释以下这些词的含义吗?

(屏幕显示:奄奄一息、吹毛求疵)

生(齐声说):踉跄:走路不稳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指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指缺点、毛病。

2、概括内容:

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

生1:本文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克服种种困难,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

生2:本文记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

五、直面困难

师:本文是节选,在小说结尾,主人公“他”最终被船上的人救了下来,并且开始了新的生活。假如,几年后的一天,他的弟弟来到他家,异常激动地告诉他,阿拉斯加发现了几个更大的金矿。很多朋友都要去,他也想去。作为哥哥,他不由想起了那次不堪回首的往事。于是,他注视着弟弟,神情凝重地说……

师:请你用主人公的口吻,向弟弟具体描述他当时遇到的困难,以劝说弟弟不要去冒险。

师:温馨提示(幻灯):

1、先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应信息,然后用文中的语言直接描述,或者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把困难说得越具体就越能说服弟弟。

3、用第一人称。

老师先举个例子。我找的是第一段,是从有恶狼这个角度规劝弟弟的:弟弟,你千万不要去。你知道我那时多害怕吗?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我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师:你能看出,老师读的虽然是第一段,但我又根据要求有所改动。好,下面请大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始准备,给大家3分钟,一会儿我们还是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然后巡视。)

师:好,谁先说?

生1:我找的是第55页第三段。一天,我碰到了很多零乱的骨头,已经被啃得干干净净,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分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难道在天黑之前,我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吗?想想这些,你真的不能去。

师:嗯,他说的也是恶狼多、野兽多。

生2:我找的是第55页第4段。我太饿了!我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弟弟,想想这些,我还心有余悸。

师:他说的第二个困难是饥饿难耐。

生3:我找的是第56页第1段。我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我的脑子里则充满了怪异的幻想和美妙的梦境。弟弟,你看,我当时是多么虚弱呀,你可不能去。

师:他说的第三个困难是身体极度虚弱。

生4:我找的是第62页第1段。我不停地往前爬,我的膝盖和我的脚一样鲜血淋漓,我撕下衬衫垫着膝盖,我背后依然留下了一路血迹。弟弟,那种伤痛真的不堪回首啊!

师:他说的第四个困难是伤病的折磨。

生5:我找的是第55页第4段。甜蜜蜜的肉味引得我要发疯。我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我咬碎了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听听我当时饿的程度,你还去吗?

师:他说的困难也是饥饿。

生6:我找的是第57页第2段。一天,我醒来后,隐约地记得下过雨,刮过风,落过雪。但被暴风雨吹打了两天或者两个星期,我就不知道了。想想那恶劣的天气,我该多么痛苦啊!

师:他说的是第五大困难——寒冷。

生7:我找的是第60页第4段。我同去的朋友比尔也抛弃了我,人我孤独无助。

师:他说的是第六大困难——孤独。

生8:我找的是第63页第3段。我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向我逼近,不久,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摩擦着我的两腮。弟弟,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毛骨悚然!

师:嗯,他说的也是恶狼的威胁。以上同学说的这么好,我想他的弟弟该打消念头了吧?

六、语言赏析

师:他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还居然活了下来,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容。其实,我们被打动,不仅仅因为他的传奇经历,更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动作和场面描写,让我们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那么,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好?并简要分析。

师:同学们,请先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句子边作批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5分钟后,继续比赛。

(学生先作批注,然后小组讨论。师到小组中巡视)

师:准备好就开始吧?(生纷纷站起,争相发言。)

师:哟,一下子站的太多了。没有站起来的同学就不再站了,还有下一轮。发言的同学太多,那就还像以前那样按照竖列依次发言吧。

生1:第55页倒数第二段,“他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他咬碎了一点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这里是动作描写,一个“嚼”字,写出了他咬的力度。

师:品味得很细致。

生2:这一句还写出他饥饿难耐,求生艰难。

生3:他咬碎的有骨头,也有自己的牙,说明他意志坚强。

师:这一句话,3个同学说,抓的点不一样,但说的都有道理。

生4:第63页第一段,“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这是心理描写,表现出他顽强的意志和斗争精神。

生5:能看出他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生6: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仍然要反抗,这种精神让人敬佩,让人震撼,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生7:决不服输,永不放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赞赏地):你们的回答同样让老师肯定。

生8:第61页第3段:“他转身走开了。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这也是他的心理活动,他没有因为比尔抛弃了自己而怨恨他,没有做过分的事。

生9:他也没有幸灾乐祸,更没有落井下石。

生10:这里也运用了对比的修辞,反衬出主人公“他”不仅意志坚强,更有人格尊严。

生11:在这么严酷的情景之下,他更显得高尚。

师(激动地):几位同学说的都很精彩。人之为人的价值也就是体现在这里。

生12:第55页第3段,“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这也是心理描写,体现出他生的艰难、痛苦,而死才是解脱,表明他的内心也在斗争。

师(点头):你读准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因为,生命有时也是脆弱的,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生13:第55页第3段,“我端详着这些骨头,它们已经给啃得干干净净,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分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吗?”他看到了毛骨悚然的场面自然想到了自己的结局。

生14:主人公的命运也紧紧地抓着我们读者的心。我每次读到这里,心都揪成了一团。

师:很好。

师:好,刚才一轮大家都说出了自己阅读体验。第二轮开始。

(同学们站起来的更多)

师:哇,站的同学太多了。咱们时间有限,坐下一些同学好吗?

(有的说“不好”,有的不说话,但也不坐下。看来大家都想发言。)

师:同学们发言这么积极,老师也很感动。那咱们说得稍微快一点,好吗?

生1:第62页第1段,“他回头看见病狼正饿得发慌地舐着他的血迹。”一只狼舐着他的血迹,这已经让人害怕了;这样一只狼又“饿得发慌”,那不更让人抓狂吗!

师:好。“抓狂”应该是网络用语吧?什么意思呢?

生2:发疯、让人受不了。

师:嗯。

生3:第63页最后一段,“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它越来越近,总是在向他逼近。”这个细节描写,让我屏着呼吸,心也怦怦直跳,那个时间该多么漫长啊!

师:看来你已经身临其境了。

生4:也是第63页最后一段。“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摩擦着我的两腮。”这个细节描写写得很生动形象,感觉像真的一样。

生5: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狼的舌头比作砂纸,特别形象。

生6:我家的小猫咪舔过我的腿,的确粗糙得像砂纸。

(大家笑了)

师:很棒!为什么我们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像真的一样,好像没有一点儿人为编造的痕迹,正是这些大量的细节描写。

生7:第64页,“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狼先是“轻轻地扣”,然后是“扣紧”,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

师:很好!他说到了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它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大家齐读最后一段,然后再重点理解这一段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开始!

(生齐读)

生8: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

生9:“无力”的狼,“无力”的手,形象地写出了人与狼当时的境况。

师:这两个词抓得也很好。

生10:两个“无力”,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

师:是,感觉很真实。

生11:“慢慢地”、“一下”却又写出了人的计谋、智慧。

师:是,战胜恶狼也离不了智慧。

生12: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这时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没有办法想办法——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这是多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啊!

生13:一个“压”字,形象地说明了他有多么用力!

生14:“他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可见他为了求生,用了多么大的力气,连嘴都用上了。

师:嗯,用尽了一切办法。

生15: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流进他的嘴里,灌入他的胃里。他终于战胜了狼,杀死了狼。

师: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生16:他不愧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师:当之无愧的硬汉!

生17:这一段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恶狼、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坚强意志,表现了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师:嗯,谢谢你替我对这最精彩的一段进行了总结。

(生笑)

师:不敢再来下一轮了,第一,课文很长,精彩的地方很多很多;第二,大家发言太踊跃了。放开说,再给一节课也有的说。这个环节只能到此了。

师:通过以上精彩的分析,这个主人公“他”的形象已经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否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概括?

生1:坚韧顽强

生2:冷静沉着

生3:决不服输、不畏艰难

生4:勇于拼搏

生5:有铁汉精神

生6:渴望生命、热爱生命

师:大家概括的很好,这些也是他为什么能超越生命的极限而最终活下来的原因。

七、解答疑难:

1、“狼”和“他”分别象征什么?

师:可能有同学会问,这么一个硬汉形象,为什么连一个名字也没有——这就涉及到了象征。那么, “狼”和“他””各象征什么呢?

生1:“狼”象征困难。

师:嗯。

生2:也象征自然环境。

生3:象征险恶的自然环境更好。

师:(微笑、点头)

生4:“他”象征人类。

师:哪一类的人呢?

生5:就是像“他”一样的人类。

师:对!“他”不是单个的人,“他”象征我们刚才概括的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的所有人,只要你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你就是他!如果有名字,这种典型性、代表性反而减弱了。

2、比尔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师:那么,比尔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1: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师:他抛弃了朋友。

生2:他抛弃朋友头也不回地走了,却先被狼吃掉。说明背弃良知的人没有好下场。

师:警醒世人不能这样做人。

生3:也说明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面前一文不值。

师:有时反而是累赘。

生4:当主人公看到比尔时,他只剩下几根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旁边还有那袋金子。但是,比尔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这和比尔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在生死关头,还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掌声)

师:此处的确应该有掌声!“道德底线”用得好。

生4::比尔到死都不放弃装有金子的鹿皮口袋,却只剩几根被啃得精光的骨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

师:是。

生5:有没有这种可能:作者也想通过比尔来批判当时社会上金钱至上、不顾情义的风气。

师:的确有。作者也是一个批判形式主义作家,是想对当时这一类的人进行批判。第四组的同学动了脑子。

八、感悟人生

好,通过以上环节,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悟。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链接材料”,和大家分享分享你的感悟。

(幻灯显示“链接材料”:

•    某校一名初二学生, 因周末作业没完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    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一门课成绩不合格,被学校警告可能拿不到硕士学位,因心情沮丧而跳楼身亡。)

生1:生命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生2: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如意,我们应该乐观。

生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热爱生命。

生4: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积极向上,总会好起来的。

生5: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生6:我们只有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才能光芒四射。

师:好,每一个同学说的都很好。的确,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和困难,但只要你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总会有解决办法!况且,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

九、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知了故事情节,品析了细节描写,欣赏了人物形象,分享了人生感悟。希望同学们能够和主人公一样,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做生活的强者!

布置作业

师:最后布置今天的作业:

1、抄写生词3遍。

2、搜集你学过的、看到的、听到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然后相互交流。

师:我们最后算算哪一组发言最积极。先加上“人头分”:第1组,(3人,本组组长回答。以下一样。)第2组(4人),哟,还是人多力量大。第3组(2人),第4组(2人),第5组(4人),第6组(4人),第7组(4人),第8组(2人),第9组(2人),第10组(3人).好,前3名已经出来了。第一名:第7组;第二名:第2组;第三组:第6组。我们能看出,这3个组4个成员都发言了,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三个组!同时也送给发言的很多很多同学!

十一、板书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饥饿   寒冷      坚韧顽强

虚弱   伤病      不畏艰险

孤独   野兽      热爱生命

Tags:热爱,生命,节选,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