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4 体积与容积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红薯、土豆、量杯、烧杯、保温杯、水杯、气球、铅球、足球、有颜色的水等。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6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好实验材料(2个500ml的大烧杯,2个一样的小烧杯,一个用线系住的土豆和红薯,2大瓶水,一个托盘,一个水槽) 【教学流程】...(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3 认识米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学习内容 认识米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及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 学进去讲出来 教师指导 【学法提示】: 1、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6 10的分与合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课题: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通过自主探索、交流10的分与合的规律,初步学会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学具:小棒、彩笔、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10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10的分与合 二...(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认识除法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认识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乘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圆片、小棒、课件等。...(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5: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5.3 小数除以整数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能用竖式正确计算,并能用乘法验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探索活动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和小数点定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6: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 可能性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难点: 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各色乒乓球若干个,学生分为9个小组活动,其中4...(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7: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9.1 数数,读数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数数、读数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比10大的数,而且不久前认识了10以内的数。教材把学生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数经验作为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组织相应的认数活动。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含义、顺序和大小。在此基础上,通过“19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并借助直观认识到:由于新出现的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所以19添上1根是两捆,也就是20根。由此明确“2个十是20”。 教学目标: 1.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8: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 有趣的七巧板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百变七巧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能够有序的进行学具操作,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倾听,学会与伙伴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拼图。 【教具准备】 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拼图:老师拼了一个图形在里面,看谁能火眼...(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9: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4 角的分类和画角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材分析:教材从直观认识过渡到利用度数来定义直角,再从用度数范围来定义锐角、钝角。对平角和周角的编排,教材从动态的角度引出的,这更有利于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作系统认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前几课时,学生又认识了角,掌握了角的特征,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对今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它们的关系。 2、学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0: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6 10的分与合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学会10的分解与组成,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通过数的分与合,为1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通过动手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以成功感受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有序的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1、复习8、9的分与合 通过刚才的复习,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8、9的分与合,猜一猜今天学什么? 2、板书课题:10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PPT第一张,珠子图。 1、...(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1: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2 认识面积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叠一叠的动手操作活动,,能认识物体和图形面积的含义,知道什么是面积。 2. 在活动中感悟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动手操作,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实例中,能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数学文化与生活的和谐结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知道什么是物体的面积,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采用摸,画,叠等动手操作法,能感悟并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2: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4 分数与分数相乘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正确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的运算能力和思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的进行计算。难点:了解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三步计算式题,会正确的进行计算。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己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学生已学习了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出此类题目的结果。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4: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2 认识负数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知道负数和正数是表示完全相反关系的量,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知道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正负数表示的是完全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情分析: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节课是以认识温度为展开...(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5: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6: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8 表内乘法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表内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4.能熟练地应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计算。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2.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学生看书自学。 讨论:表内乘法(一)、(二)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梳理。 表内乘法 乘法意义---1~9的乘法口诀--...(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7: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13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口算复习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口算复习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习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习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习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篇18: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算“24点” 苏教版点此进入下载文字摘要:《算“24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使学生知道几张牌可以算出24或算不出24;相同的几张牌有不同的算法。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学习算“24点”的游戏规则以及玩算“24点”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提高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能力,增强学习计算、练习计算的积极性。 2、通过试算、调整等思考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课堂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全国地区适应) 图片预览: Tags: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