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被压扁的沙子ppt下载

日期:2015-7-9 16:53 阅读:
    被压扁的沙子PPT推荐:
    大小:353.32K  资料版本: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

课件预览

课件预览

    幻灯片1

    《被压扁的沙子》

    幻灯片2

    幻灯片3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幻灯片4

    (2)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用作证据: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变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万年的反弹,又会恢复为沙子。在实验室里,用摄氏850度的高温把“斯石英’咖热30分钟,会变为普通的沙子。

    以此佐证:“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这个道理。)

    得出推断: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幻灯片5

    (3)为什么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用作证据: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以此佐证: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与恐龙灭绝的历史相同,研究者从里面检测到了斯石英相同的原子排列,证明这里有“被压扁的砂子”。

    用来推断:6500万年前地球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

    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

    球表面,导致地球生物灭绝。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不可能发生过火山。

    幻灯片6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幻灯片7

    3.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所以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幻灯片8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幻灯片9

    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自由发挥

    幻灯片10

    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幻灯片11

    (1)与短文《恐龙无处不有》相比,两篇短文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不同之处是,第一篇短文由一个问题5;出另一个问题;第二篇短文是提出两个假设,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的一个。

    (2)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

    《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地质学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龙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

    幻灯片12

    (3)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

    同。

    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幻灯片13

    括号里的文字起补充说明作用,说说它们具体的作用。

    (1)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说明天文学研究的意义。括号中的文字起强调说明的作用。

    (2)即非常纯的沙子。

    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括号中的补充说明,使表述更严谨,达意更准确。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通俗易懂。

    幻灯片14

    埃及恐龙

    幻灯片15

    幻灯片16

    小头龙

    幻灯片17

    侏罗纪公园

    幻灯片18

    恐龙骨架

    幻灯片19

    尾羽龙生态复原图

    幻灯片20

    剑龙

    幻灯片21

    中国科学家发现四翅恐龙

    幻灯片22

    中国科学家发现四翅恐龙

    幻灯片23

    真正会飞的“恐龙”——中华神州鸟。

    幻灯片24

    6700万年前的食肉类恐龙模型

Tags:压扁,沙子,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