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即在,北京十万考生大军已进入“备战”状态。他们能否在最后60天里将自身全部的潜能挖掘出来,考上理想的高校,这需要考生和家长及教师共同制定出来一个的战略性“作战计划”。 一、学科突破 经过各区一模和二模的测试,考生和家长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以下问题。 1。力求六门学科分数均衡,使总分达到最大值的原则。迅速弥补“瘸腿”学科的不足。 2。借助学校教师和校外名师的诊断,依据试卷数据统计,准确判断低分学科在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学科学习方法与学科能力、以及考试技能技巧方面有哪些不足,做到心中有数。 3。面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包括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成因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以及相关配套训练试题的精心筛选,已达到迅速调整的目的。 可以认为,此阶段哪位考生的问题排查地准确和全面,哪位考生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去查找原因,哪位考生的调整方案具体科学,哪位考生能够逃脱盲目的题海战术,那么他的提分效率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往届考生中60天提高几十分的案例举不胜举。 4。关注历年高考北京卷的试题,特别是选入09年考试大纲中的试题。通常考生和家长会有这样疑问:往年考过的试题还会“昨日重现”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 (1)高考命题第一原则是稳定。特别是在命题思路上保持几年来的稳定,使我们能够从往届的高考试题中,发现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方向,试题是如何反映各学科能力考查要求,探究命题人员如何在新情景、新信息、新视角下,提出新设问来考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科共性能力。 (2)往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命题人员对答题生成的形式与思维过程及答案组织的技能技巧。把参考答案仅仅作为对错的依据,没有深入地挖掘其内涵,是大多数考生常犯的错误。 (3)往年高考试题可以揭示学科某项主干内容命题的基本规律。 5。注重学科知识的梳理。考生进入考场,面对全新的试卷,分数高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科基础知识的思维线索是否清晰、学科能力与考试技能运用是否得当、应试心理是否稳定。其中知识的思维线索是需要不断地梳理建构,这样才有利于迁移应用解决问题。不少考生死记硬背,投入时间很长,记忆了许多教材知识和案例,甚至进考场前还在看书,但知识线索极其混乱,往往是事倍功半的。 6。做好模拟考试的错题统计工作,抓住错题记录本不放,依托学科教师讲解,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二、志愿填报 二模后的志愿报考是否合理,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考生考场上的心理压力程度,更关系到考生是否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以最快的填报速度科学地完成这项复杂的工作,节约时间进入最后的复习冲刺。因此,考生应当遵循的报考基本原则如下。 1。依据分数实力、院校招生计划、个人兴趣志向报考,顺序不能颠倒。 2。依据注高校的等级、专业的社会长线与短线需求报考。 3。把握好两个第一志愿、处理好外地与本地的问题、合理制定稳妥与冒险报考的策略及复读、出国的退路、冷热专业选择问题、注重志愿梯度。 4。做好分数统计工作:考生历次大考成绩统计表格、模拟考试东西海三区成绩统计表格、教师预估分析统计表格、考生自评预估统计表格。这些表格是报考的重要基础。 5。专家指导:对考生数据表格分析、目标学校的筛选过程与方案确认。 上述报考流程的操作,其目的是准确和高效,以便于考生更早更好地投入最后冲刺复习的过程之中。 三、身心调整 高强度的复习体验,要有良好的身心状况作保障。这方面需要考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1。每天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操等,强度因人而异。 2。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为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而沮丧,关键是找到问题的的原因,并加以调整,时间上还来得及;不要为模拟考试在班内的名次而懊恼,因为你是和10万考生在竞争;不要为同学之间的小事斤斤计较,影响学习情绪。 3。保障每日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不要过于熬夜,耗时间不等于效率,反而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状态。 4。保证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鱼肉蛋奶、蔬菜水果要均衡,少喝冷饮,不要轻易地选择保健药品。 5。适当地看看电视新闻,与家人和友人进行适度地沟通,转换大脑的注意力,也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六月计划 一般来说,5月底学校就会给与考生更多的自主复习时间,考生和家长如何安排这段时间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1。如果学校提供自习教室,并有教师答疑辅导,我们还是建议考生到校复习或问问题;如果但可还有重大问题的考生,可以自己复习与一对一辅导两种形式兼顾。 2。调整睡眠时间,做到早起早睡,与高考时间吻合,高考期间中午要能睡得着,保障充沛的精力。 3。提前到考试学校踩点,熟悉路线,控制好路途时间,家远的考生可以考虑提前入住附近的宾馆或旅店。 4。最后两天不要高强度地复习,适度地做些冲刺练习:文科的考生可以适当地复习文综热点试题;理科的考生可以适当地复习理综的实验设计问题;外语可以进行听力训练。 Tags:写给,北京,高考生,考生,倒计时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