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且顺、且成 潍坊市昌乐二中 王洪磊 今年暑期教师21世纪项目培训已经进行了3天了,在短短的几天的学习中,我从最初的茫然到渐入其境,一路行来颇有收获颇有感触。还记得第一天登陆进去,看了一个多小时下来,一头雾水,一点都不知道讲什么,倍感受挫。所以,觉得这个培训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甚至想着得过且过吧,反正能够混到一点学分就行了。但后来发现周围的同事都学得很认真,这深深刺激了我。又钻进去看了一个下午,终于开始有点眉目了。这下给我很大的动力。因此,从那开始,我就全天登陆进去学习,还在在线讨论里看看别人对于学习的看法、理解,自己也尝试着发发帖,同时我私底下也找了好几个同事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交流学习的心得。渐渐地,我意识到什么叫学无止境,意识到即使是做一名普通的教师,也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培训的心得体会吧: 刚接触这一课程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一课程专业术语过于拗口且不符合常理,比如“量规”,量化规范也才四个字,为什么非要减少这两个字使得一个普通的术语变得陌生而没有表意性;又比如我最反感的“21世纪技能”,我觉得这个术语过于不专业,21世纪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如流水般潺潺向前,用一个绝对的时间概念来人为割裂时代的发展实在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况且我认为,合作探究也并不是21世纪所特有的。基于以上种种,我在学习之初对课程并无好感,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艰涩的完成作业。随着课程的进展,当模块3作业出现时,敷衍已经无法顺利完成作业,我才回头又认真学习了本课程,通过对课程的理解,我逐渐认可了本课程的理念。我个人认为,教师的培训不应该纯粹是某种技能的学习,因为教书的特殊性,使得相同的技能往往难于在不同的课堂实施开展,要想让老师在教学领域有所突破,关键还是在于观念的革新。而本次课程,无疑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 课程中心我理解为怎样展开一个完整的可以由学生操作完成的项目,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无疑是教师怎样展开工作。大包大揽早就证明是无效或者是微效的教学,完全放手更加不现实。教师工作的有效展开一向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疑虑的地方,付出不代表收获,其付出的意义就很可疑了。有人认为这次模块学习是告诉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我觉得如果是如此简单,那这门课程的存在就可有可无,因为以学生为本这一概念并不新鲜,起码可以推到孔子的因材施教,而且现在的教师应该基本都有了这种自觉性。再一次专门灌输这一思想纯属多此一举。从这次学习中,我主要看到两点,第一就是规划的重要性,用课程的语言来说就是时间线。如果把学生比作羊群,时间线就是羊群从出发到目的地中间在各个时段应该到达的各点,我们不能把羊群放出去就放任自流,这样固然有些羊更容易吃饱喂肥,但也有些羊会走失或挨饿;我们也不要一味赶路,出了羊圈之后就一个劲往目的地跑去,因为路边也有嫩草,同样是草何必舍近求远呢,所以我们可以把目的地分解,每一个时间点到某一个目的地,这样既能够让羊群不走失,也能让羊群在自由活动中吃到更多的草,同时也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第二点就是监督的重要性,用课程的语言来说就是量规。学生是主体或许我们都记得,但千万也不要忘了教师是主导。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督,才能让学生朝着既定目标进发。 当然,我的理解很片面也很肤浅。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能这时候作为阅读者的您正在发笑。但我还是认为,只要是有思考总是好的,或许这思考目前很渺小,但不断思考就能结出智慧的果实。 Tags:且行,且思,且顺,且成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