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研修,岁岁收获 --《“天天吃饭”与“年年研修”》有感 烟台莱州四中 彭霞 曾几何时,每年暑假,我们都有一段日子与研修共度,为新学期的教育远航做好出发的准备。有的老师说:“研修每年都有新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有的老师说:“研修学习有什么用?我没好好学习,照样成绩第一。”读了张志勇厅长的《“天天吃饭”与“年年研修”》,心中豁然开朗。平实而中肯的言语,让我从茫然转向顿悟,从烦忧走人平静。 一、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习积极化 记得今年下发研修学习手册时,新颖的书名激发了我的好奇。翻开手册,英特尔总裁的一段话给了我现实的清醒,“我们相信素质教育是创新的基础。一场变革的全球化经济需要年轻人能够分析信息、与他人合作并且使用技术交流思想……您可以为您的学生创造远远超出课堂学习的发展机会。”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QQ到博客、微博、微信,我们见证着信息技术的速度,也见证着社会竞争与淘汰。教学是有创造力的一项活动,教师必须有主动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不能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水平,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会使自己失去工作的热情,产生深深的职业倦怠。 二、教师要有习惯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常态化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巨大的社会压力和高节奏的生活中,老师们也渐渐落入教育功利化的俗套,“对‘加班加点’这种升学路径已经产生深深的依赖,进而对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从内心里形成了一种近乎自然的否定心态。”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总是在所谓的“需要”时才进行学习。今年暑假,为了参加城区教师考试,我在工作10年后第一次认真仔细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并作了笔记。从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到学习心理,深入的学习让我切实感受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足。我们习惯于排斥教育理论的学习,认为其枯燥无味,而实际上,“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全面、系统、辩证地思考,意味着想得深透,实践起来得心应手。研修学习即是如此。张厅长告诉我们,年年研修如同天天吃饭,是我们的内在需求。人要天天吃饭,更要时时学习。我们所认为的需要仅仅让我们暂时吃饱,却没有吃好。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向师性”得到感染,更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丰富自己的教育内涵。 三、教师要有坚持学习的意识,让学习终身化 《罗兰小语》中说:“成年人慢慢被社会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时代,在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任何职业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我们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终会被教育所淘汰。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面临挑战,教师必须要树立坚持学习的意识,践行“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既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更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人生是需要储备的,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研修,岁岁收获。研修,给予了我们教育前行的勇气。它像一泓清泉,流淌出对教育诚挚的爱;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我们混沌的心灵;它像一声声响鼓,催动着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又如同一级级台阶,引领我们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巅峰! Tags:年年,研修,岁岁,收获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