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鲸吞”“蚕食”巧结合,随时“反刍”收益多

日期:2014-10-21 09:57 阅读:
  “鲸吞”“蚕食”巧结合,随时“反刍”收益多
  淄博实验中学  张承利
  暑期网络研修的意义有多大?张志勇厅长把“年年研修”与 “天天吃饭” 相比,可谓既形象生动又切中肯綮。既然要天天吃饭,就要讲究一下吃饭的方法和技巧,要吃的舒服,还要营养均衡、有益健康,不做一点研究还真是不行呢。自然,天天去高档饭馆吃大餐,或者找专门的营养师烹饪师伺候着,算是一种好方法,问题是我们草民百姓是吃不起的,再说也没有那个必要。偶有机会吃大餐,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当一回老饕,不是坏事。平日里把生活调理得好一点,粗菜细作,也能自得其乐,孔老师不是也教导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嘛。最关键的,还是要身体好,能够科学地吸收营养。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集中学习,机会难得,适合“鲸吞”;平日里,学习时间少,挤一点算一点,权当“蚕食”;工作生活中,不时把所学知识回顾反思一下,那就是“反刍”了。
  反刍学习法是指在读书中对知识反复理解、消化和吸收的一种学习方法.反刍是生物学上对牛羊等反刍动物进食过程的描述.牛羊吃下食物, 先到瘤胃, 再到蜂巢胃, 然后回到口中咀嚼, 再入重瓣胃, 最后入皱胃;经过反刍, 牛羊将草料中的营养充分吸收了.学习的过程也是这样, 有一个“反刍”的过程, 翻书或者上网--阅读--笔记或者下载--复习, 就如同动物反刍的4 个过程, 将一本书拿来翻一翻是品尝, 而阅读则是吞食, 笔记是咀嚼和消化, 复习则是吸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获取的知识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才能完成感性到理性的深化, 才能从读过进入读懂.在学习过程中, “反刍”现象频繁出现: 如理解是条理性“反刍”, 记忆是重复性“反刍”, 质疑是关键性“反刍”, 练习是巩固性“反刍”, 考试是检查性“反刍”, 改错是提醒性“反刍”.阅读对翻书是一种“反刍”, 复习对阅读来说又是一种“反刍”.其实, 学习过程中, 掌握知识仅仅看作是一次性劳动, 显然不能理解和掌握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因此, 上述“反刍”的方法, 对一切学习都是适用的。
  而要“反刍”,前提是吃进大量的草料,这就要学会“鲸吞”,鲸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的胃口实在大得惊人,一天一夜就能吃上五至六吨的食物。那种大型须鲸在捕食比毛虾还小的甲壳动物鳞虾时,嘴张得老大,待嘴里充满水和鳞虾之后,就立即合紧上下颌。这时,它嘴里的一幅须板就发挥其过滤作用,让水流出来,而把鳞虾留下来食用。由此,有人就把快速阅读或者集中突击的学习方法比作“鲸吞学习法”。“鲸吞学习法”有两大特点:一是“大容量搜捕”,二是“选择性吸收”。
  “大容量搜捕”,也就是尽量多地接触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一般说来,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阅读的速度可以加快一点,对于那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内容,阅读的速度就得放慢一点;如此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阅读的速度就会逐渐地提高,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会自然的增大。“选择性吸收”,就是在“大量搜捕”得到的信息中,选择适合于自己需要的进行消化吸收。假若把鲸大口地吞入水和鳞虾比作“大容量搜捕”,那么须板的过滤就可以看成是“选择性吸收”了。这样,才能起到取其精华的作用。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是捕捉有效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忽略不管,哪些信息应该重点捕捉,这全由需要来决定。
  如果缺少大块的学习时间,那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采取“蚕食”的方法学习。 由于我们的工作已经非常紧张,不可能在正常工作中抽出完整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应当坚持有时间就学习的习惯,这样也有助于学习一点,消化一点。经过坚持,也会一点一点“蚕食”掉我们需要的知识系统的。
  如何对待得之不易的暑期集中研修中,我的想法,不妨抓住机会,先把相关的知识“鲸吞”下去,还有剩余的,可以在以后慢慢“蚕食”,然后,就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反刍”吸收了。
Tags:鲸吞,蚕食,结合,随时,反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