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评价”--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日期:2014-10-20 09:14 阅读:
  “评价”--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高中历史省级课程专家  钟红军
  通过几年的研修,我们发现对于非历史学科的教育技术培训,往往先要经历一个“这是怎么一回事?”的迷惑,然后才能有“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的明了。
  首先,面对这次培训的题目大家就会琢磨半天。“什么是基于项目学习的评价专题”?它跟以前我们学习的课程有什么不同?琢磨的结果是:去年我们学习了中级教育技术,大家印象较深应该是两个问题--中观设计和思维导图。那么今年我们学习的是在中观设计基础上的一个深化专题--评价。
  说到“评价”这个词,相信在老师们心中是最简单、最熟悉的教学术语。一个小小的评价,还值得专门培训吗?但通过学习,我们才发现,“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远远不是我们原先心里想的那回事。
  之所以认为“评价”简单,是因为我们一直熟练掌握且仅掌握三大法宝:“提问、作业加考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想像。
  之所以认为对“评价”很熟悉,那是因为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都能把下面这些理论倒背流:“重视过程性评价,体现评价的主体性、方法的多元性。”其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只会用“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来进行评价。使“评价”从“教学术语”变成“教学行为”、“教学习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会发现,评价应该置于教学前,贯穿于教学中,延伸于教学后。当各种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如影随形的伴随着学生,那么评价就成为教学理念的缩影,教学目标最切实的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最真切的体现。我们过去常常苦于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实际两张皮的现象,而评价就是把两张皮变成一张皮强有力的粘合剂。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问过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最大的魅力就是即时评价!
  如果通过培训,我们开始真正的重视评价、学会评价,并尝试着把我们掌握的评价策略、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引入课堂,就是此次学习的价值所在。学到最后,我们就会明白:
  “评价原来是这么回事”-有它没它,完全是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课堂。
Tags:评价,原来,这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