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要三管齐下 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中心幼儿园王静静 在学习远程研修第五个专题《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很多老师们在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时的智慧,感慨颇多,下面我将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分别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游戏前 1.“懒”老师才能激发孩子游戏的热情 我们现在很多老师一方面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另一方面也为了使幼儿游戏活动的材料更加逼真,加班加点的为幼儿准备游戏道具,可是却出现了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很多老师制作的精美的、逼真的游戏道具都成了摆设,很难得到小朋友的青睐。而视频中专家讲到自己参观幼儿园游戏的一个亲身经历:孩子们把自己带来的游泳圈套在身上两个人一起玩起了“碰碰车”的游戏;还有一个小朋友将家里废弃的淋浴喷头带到幼儿园做成了洒水车玩的不亦乐乎;孩子们不喜欢老师做的草莓味、香蕉味等各种口味的奶茶却喜欢“吃”自己制作的饼;他们对老师“替”他们做好的商品不屑一顾,表现不出营业者的热情……其实,只要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下,就很容易明白:我们老师为孩子做的多了,孩子自己就做的少了。而游戏本身的目的是什么?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其中很大的一方面不就是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吗?看来,我们的付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还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我们要做一个“懒”老师,让孩子自己去做,不嫌弃他们做的难看、幼稚,放手让他们去做,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他们的成就感才会得到满足,他们游戏的热情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 2.游戏材料哪里来 “百宝箱”里装进来 以前我们幼儿园有位老师外出学习带回了一个“百宝箱”:孩子们将家里的废旧物品随时带到学校放进百宝箱,分类整理后投放到相应的区域中进行游戏。可是,很多班级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会带来一些瓶子、废旧布头,可是后来“百宝箱”里变得空空如也,有时,还会见到一根“香蕉皮”静静地躺在那里。“百宝箱”变成了“垃圾箱”,原因何在?老师没有及时强化幼儿的这种行为,孩子们积极从家里带来了宝贝,老师没有及时表扬,只是简单地将其归类投放区域,而且“百宝箱”只是投放一些“矿泉水瓶和废旧布头”吗?显然不是,我们没有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内容,只是将前面的游戏日复一日的重复,游戏材料虽然丰富,但是得不到定期更新和挖掘。从视频中,还有各种学习中,我们很清楚,孩子们对那些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很感兴趣。有的孩子用一个小药盒当做电话;有的用一个小纸盒和一个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吹风机,一个盒子一根小棍制成了吸尘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百宝箱”,鼓励孩子将家中的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用他们所熟悉所喜欢的游戏材料支持他们的游戏活动。 二、游戏中 1.众人拾柴火焰高 集体讨论力量大 视频中,一位老师将区域中的小朋友集中起来讨论一下关于白黄两色卡片和棋盘的玩法。孩子们纷纷建言献策,出现了“五子棋”“比大小”“比多少”等多种玩法。当然,在游戏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安静的观察孩子的玩法,在孩子们的游戏出现瓶颈的时候,老师要积极组织幼儿发动脑筋,利用集体的力量将游戏的高度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2.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寓教育于无痕 视频中,一个小餐厅里,两个小朋友都想做厨师,而不愿意做服务员。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立即制止两个孩子的争抢,而是,悄悄的坐下来,当了一次顾客。“我坐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人过来服务啊?”简单那的一句话,就解决了刚刚的冲突。两个孩子出现了轮班制,一个孩子先当厨师,等这位厨师下班了,另一位厨师再接班。 三、游戏后 动静结合 分享交流促发展 我们往往只关注孩子游戏的过程,看到孩子的“动”,知道孩子只要是活动就是在进步,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们“静”下来的力量,游戏后的反思以及交流分享同样很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见老师在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交流搭建的经验。孩子们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了怎么搭建会更稳固一下,图书馆附近还会有什么建筑,还应该有方便进出的大门等等。通过分享交流,解决了孩子们活动过程中的困惑,也为下次活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管齐下,相信我们的游戏会更加精彩。 Tags:戏的,组织,实施,三管齐下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