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一(12)班的柯雨蓝,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爷爷,走了,留给世人无限的惋惜。 余光中爷爷最广为人知的头衔是“乡愁诗人”,无论他的诗文创作有怎样的创新,其不变的主题是对土地的书写,对乡情的吟诵;他的诗文一个永恒的情结,就是“乡愁”。 余爷爷一生有着特殊的经历与遭遇,他生于南京,1949年去了台湾,1958年以后在国外求学和旅居海外多年。然而对台湾本土的依恋,对中国母体的萦怀乃至对五千年的文明的崇拜,始终笼罩着他的文学和人生之途。他虽身居台岛,但是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大陆。 在余光中爷爷的诸多诗歌中,当数《乡愁》最为出名。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在诗中,诗人抒写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四大悲情,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四大情感历程。第一节为母子别,第二是新婚别,第三是生死别,第四是故乡别;深沉的“乡愁”突破了个人的怀乡情结,被诗人赋予了深广的时代内容,成为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 据闻《乡愁》只写了20分钟,但是余爷爷说这首诗用了自己20年的积淀。他写得很快,但是写完之后重读,眼泪就流下来了,因为对亲人、对祖国切肤之痛的思念。 写于70年代的《白玉苦瓜》,也是一首含义深邃、思想深刻、艺术圆熟的咏物诗。诗人咏诵的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白玉雕琢的苦瓜,然而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咏物,而是利用意象,以物寄情,表现了诗人珍惜文化传统、愿中华崛起的思想感情。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踩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 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纵观余光中爷爷咏史怀古、咏古文物以及以故国风物为题材的诗作,我们不难看出贯穿其始终的一个巨大的恋土、恋故、恋家情结,看到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殷殷家国之情。 他从不掩饰对大陆、对乡愁的眷念,他将大陆这块生他育他的土地,比作母亲,比作后土,比作根。正如他在作品《黄河一掬》中说:“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是关于余光中爷爷的一本访谈录。在访谈中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多年来我努力用中文写作,不但把文言的长处融入白话,更把唐魂汉魄召来字里行间,常与李杜韩柳欧苏对话,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撑住中国文学的砥柱。凡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常说,中国文化乃一大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以中文为其半径,半径有多长,圆周就有多大……中文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 身居台湾,余光中爷爷将自己标记成一个圆心,时时刻刻提醒着所有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凡我在处,就是中国”,中国大陆一直是他的故乡,中华文化一直是他安身立命的精神原乡,这就是一位作家的民族使命和社会责任。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对故土的这种依恋和自信,它的文化就难以持久。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我们也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与时俱进,掌握本领,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不管我们身处何方,都要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Tags:2018年,12月,旗下,讲话,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