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妻子的智慧28度--技术与教育和课堂的关系之刍议

日期:2014-9-9 10:17 阅读:
  妻子的智慧28度
  --技术与教育和课堂的关系之刍议
  聊城临清市第二中学   王泽宾
  酷夏难耐,我喜欢一回家就将空调打开,而且温度直降至22或23度。
  妻子立刻夺过调控器,边斥责我既费电,又损坏空调,更损害身体。
  我听后很无奈地一笑,心想:这媳妇,真抠门;有空调,不让用;找托辞--怕费电,损空调,害身体?
  不想,媳妇居然有透视眼,说,你不信,看看说明书,是不是空调在保持28度时最省电;想一想,你骤然启动制冷机,空调需加大制冷功率,是不是对空调设备有损;外面是35度的高温,你一进家就锐降至22度,内外温差13度,对你的肌肤,你的心脏是否有害?
  一听,细想,顿觉妻子的话,绝对地正确,充满了智慧。
  再想,我们的学习和教育其实也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度”的。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学和用,都需要我们头脑清醒,心智洞明,使用适度,过犹不及。
  今年研修的主题是技术改变教学,研修的目的是为用而学、学以致用。身为十万高中参训中的一员,我相信我们每个学员都能切实感受到今年的研修内容是历年研修中最贴近教学实际的一次。无论是ppt、Word、Excel的制作和使用,还是电子书包、微课、Mooc;还是微学习、微内容,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教育和课堂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21世纪的教育者,理应全面学习、熟练掌握和恰当运用这些技术工具,为教育增添更丰富的教授方式,为课堂增加更多样的呈现色彩。
  毫不讳言,技术给我们的教育和课堂带来的改变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也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的革新和教育、课堂的巧妙结合,可以让教师、学生获取更多种类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拓宽或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眼界、知识面、技术层次和授受的有效度;可以让单调的传统教学方式为立体的现代授课方式;关键是师生如何将技术和实际有机巧妙融合。其次,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关键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观念,尤其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对技术的切实掌握和灵活驾驭。第三,微课的应用对于翻转课堂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便于让学生根据个性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反复观摩学习。第四,电子书包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和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学习内容、便于将知识形成网络体系,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 第五,ppt等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知识框架和过程演练,让零散无序或掩蔽抽象的知识、联系及规律更具象、直接。
  同时,技术对于我们的教育和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推进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课堂形式、方法和处理手段的丰富化的添翼,亦可以阻碍传统、简捷、本质的东西的发挥作用。例如,Ppt的制作与使用,图文并茂,影音辉映,可以直观、立体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变抽象为具象,甚至呈现一些过程化的变化,可以变原来的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和教案加一张嘴,就是一堂课的传统课堂的简单授课模式;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原始想象力,影响了学生静心思考、研读文本、捕捉文字内在的精神的探究时间和心境。
  兵家有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再好的技术,也需要智慧的取舍,也需要符合实际的需要。技术的使用要学有所用,用得恰当,当用则用。只有用对时儿和地儿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或他人的才是最有用的。换句话说,就是技术的使用要有度,不是事事时时都得用,该留白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不可一味地用现代化技术代替学生的思维的生成和习惯的养成,很多时候安静的思考和揣摩,反复的背诵和演算,真情的对话和告白,用心的标注和笔录,远比喧闹的噱头和高超的技术更有效果。
  当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也思忖出:学是为了会学。当我们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教育和课堂中的使用度的时候,当我们不是为技术而技术,为显摆而技术,为花哨而技术,为热闹而技术,而是将二者巧妙地融合于教育和课堂中时,课堂色彩纷呈,教育润物无声,这就是我们最适当的教育温度了。
Tags:妻子,智慧,28度,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