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用一生的时间准备一节课

日期:2014-9-9 10:17 阅读:
  用一生的时间准备一节课
  泰安二中英语教研室 冯东
  2014年研修,不知不觉,已过去一半。看着墙上的“思考每一天,收获每一天,快乐每一天”的标语,和同事们一起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微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精神的享受。
  今天早晨恰巧读到了一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文章中谈到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苏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是有的。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享受教书育人的快乐,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我与各位分享这篇文章的原因,印尼前总统瓦希德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过使出一招半式,我的政敌已经云里雾里。什么意思,就是做一名聪明的老师,必须先让自己聪明起来,今天我们已经开启了云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已经走进了生活中的角角落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也必将是新技术的接受者和引领者,所以感谢这次研修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好利用剩下的三天,为学生,更为自己!
Tags:生的,时间,准备,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