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得夫极乐 尽志无悔

日期:2014-9-5 10:28 阅读:
  得夫极乐  尽志无悔
  淄博十中   石娉婷
  七月。流火。又是一年研修时。
  当“微课”这一研修内容要求出现在我们的研修动员大会上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沸腾了!
  从今年二月份,学校就已经开始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推进微课程的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老师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微课程的录制与运用。同时,许多的问题也正困绕着我们的老师。
  “微课的时间应该有待控制吧?”
  “怎样才能在技术上更好的制作出精美的微课?”
  “微课不是当作赶时髦,一节课不能变成纯粹的微课衔接展示!”
  “微课是老师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怎样与生成完美结合呢?”
  ……
  所以,这一次的研修对于我们每一个十中人来说,都如一场“及时雨”,意义非凡。老师们充满着的对研修的渴望与激情,正如这个七月的炎炎夏日,灼热,奔放。
  带着对微课的思考与疑问,老师们开始了这为期一周的研修。
  安装插件,下载视频,讨论研究,看学习园地,准备作业,发表评论······老师们忙碌而又充实,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笑如春风,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商量讨论。
  “太好了,还是这一个录屏软件比较好用,不仅制作方便,还可以进行一些后期制作,声音也很清晰!”--年近五十从教二十余年对多媒体信息化还难以完全自如运用的张国红老师竟然对两种录屏软件进行了比较!
  “第一次研修,开始的感觉真是云山雾罩,不过一天的学习下来,那种云开见日出的感觉真好!看了专家给出的案例,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今年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参加研修培训的赵雪洁老师不无感慨。
  “为什么被推荐的优秀微课作业里面有的竟然有与学生互动、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啊?这种形式对吗?”“是啊,是啊,我也发现这个问题。”“微课展示出来就是一个短小的视频,怎么插入学生的互动啊,不可能!”“这里的互动是不是指的引发起学生的思考这类的隐性的互动呢?”“看看学习园地有没有相关的内容?”“要不我们问问指导老师,问问专家吧,不是可以在线提问吗?”“研修的qq群里联系更方便!”这边,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七嘴八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急切地想知道······
  外面,七月似火的骄阳,静静地炙烤这片齐鲁大地,蝉的嘶鸣声,一长一短,它们的歌声也似这般热火朝天。
  一天。又一天。老师们的各种问题开始一一得到解答。
  面对作业,虽然每个老师都有以前的微课作品。可是,几乎每一个老师都选择了在这一次研修学习之后创作新的作品!创造是一种最幸福的活动,但也是最苦的工作。
  一时之间,抓耳挠腮、苦不堪言的,奔走微机房与办公室的,翻阅教材苦思冥想的,到处请教找人帮忙的,聚在一起讨论交流的,集中精神在反复修改ppt的,悄悄出去找安静环境去录制的……此中喜怒哀乐恕我口笨笔拙,真是无以描摹,难述情状!
  感叹之余,也不禁为我们的老师叫好,尽管微课的路途艰辛,困难重重,但是却无一人放弃,也没有人潦草交差。
  此情此状,让我想起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今日再读起王荆公的这篇美文,多了更深的一层体会,这段话用在我们这次研修时老师们学习微课程、研究微课程的老师们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我相信,行走在微课路上的我们,定会成功地攀越高山,趟过万水,能够“得极夫‘微课’之乐”,“可以无悔”,最终迎来无限的旖旎风光!
Tags:得夫,极乐,尽志,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