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一粒石子,荡一湖涟漪 --浅谈今年研修工作的新“三好” 济南二十中物理组 王艳美 7月23日,研修第二天,天公作美,为炎炎酷暑送来一丝清凉,大家都早早来到研修室,开始第二天的远程研修活动。步入研修室,明显感觉到今年培训气氛跟往年有些不一样,看视频,做笔记,间或低声交流,忙的不亦乐乎。明明几天前还有不少老师对年年桑拿天搞暑期培训颇有微辞,经过了昨天一天的培训之后,反而兴致勃勃干劲十足。是什么让受训老师态度忽然发生了这么大转变?笔者怀着疑惑的心情访问了身边的老师。发现大家对今年培训的接受认可源于今年研修工作的新“三好”。 研修理念新,研修形式好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复杂的,但今年的研修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次课例研修活动重点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问题的主题来源于教研组全体教师所共同关注、有困惑和亟需解决的。让老师在亲历问题研究的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研修理念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长期待在一线的广大老师,大大激发了老师的内在求知欲,预感到这种方法的掌握将会给自己的教学生涯带来无法估量的裨益,大家迫不及待期望掌握研修中提到的课例研讨方法。而研修平台上视频形式+文字+互动的人性化科技化方式,更是锦上添花,使各位老师对这次研究不再畏难畏繁,自信心大为提高。 研修内容真,研修氛围好 本次课例研究强调研究的真实。是常态课研究。是老师基于现实起点、现有水平的教学研究,是老师做能够做的研究。重研究。重视老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这种真实教学场景研究老师更贴近老师,更易为老师理解掌握和运用。而这次研修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的研修形式,又能够使参训老师及时跟进教学过程、方便组织,利于老师协作交流,好的研修理念加上人性化的研修方式,积极性自然空前高涨。 研修体系新,研修效果好 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是从研修组讨论制订磨课计划开始,计划制订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的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分工观课、课后评议等研讨活动。通过围绕这节课的一系列研讨活动,每个人都获得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后的两次认识提升。整个研修体系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完成。线下主要有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和听课评课等协同活动。磨课过程的发表、浏览、修改、点评、讨论、问答等研修行为则在线分散进行。将平素教研组分散的教研活动,组合成主题任务、研究问题指向明确的课例研究活动系列。一次全周期的课例研究,要用四周左右的教学之余时间完成,贯穿教学的始终。这个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教学研究过程,能够促进教师重视研究学生,既是教师不断在行动研究中改进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走向成熟和提高的过程。 投一粒石子,荡一湖涟漪。备课、上课是一线老师每天都会做的事,然而,不能生成学生学习的教学是无效的。本次研修的新三好,导致本次研修参与热情空前,有成效,有实效。而本次研修成的成功,又必将帮助一线教师打破个人教学生涯的瓶颈,完成实质性突破。期待随着研修这粒石子的投入,我们各位参训老师的心湖里荡开一朵朵智慧的心花。 Tags:今年,三好,工作,研修,浅谈 ![]()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