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省历史学科组专家工作室掠影

日期:2014-12-30 09:14 阅读:
    省历史学科组专家工作室掠影
    --乐此不疲、大有收益、渐入佳境
    历史学科国家专家  王如海
    很早就听说了"山东精神",这次来济南参加远程研修,可谓"乐此不疲、大有收益、渐入佳境".
    第一天,走进工作室,立即感受到了山东省级专家的热情与敬业,每位老师脸上都洋溢着亲切的笑容,使我感到宾至如归,来的时候,我还心里打鼓,整个山东十万高中教师网上研修,面授都不一定能保证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网络研修能做到吗?但是一走进学科工作室,我就找到了信心,在山东省教育厅的组织下,整个三级工作流程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生产着高质量的作品.我们的这支队伍,是我看到的最优秀的学科队伍.专家们的敬业精神,尤其使我感动,年轻有为的省教研员高怀举组长,对工作高度负责,带病工作,不离岗位;定力深厚的齐鲁学院齐健教授满心装着研修工作,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特级教师钟红军更是我们工作室极具亲和力的粘合剂,钟老师妙笔生花,思路敏捷,一篇篇美文泉涌而出,使我们组的文章登上首页头版;教研员段进生专家,精于思考,对点评学员作业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大区教研员宋玉柱专家,坐得稳,沉得住,工作沉静认真,细致入微;司宝海专家和李芳专家,对自己准备推荐的作业,不仅反复商讨,还要请我逐一点评才放心;孟伟专家更是在繁重的工作中,拍照记录,留下一篇又一篇新闻稿;刘庆亮专家是学校师训处主任,经常想出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他时不时就热情地给我们大家端水泡茶,喝了他倒的茶,感觉茶品也香了不少;王近东专家留给我们的经常就是一个背影,但他也是我们学科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每一期精美的简报最终从他的手里来到我们大家的面前,他经常说的就是"王老师,不急,我等着."活不干完不休息,夜深了,还能感受到专家们敲击键盘的滴答声,我们的工作简报,从来不担心没米下锅,愁的只是拿捏取舍.志愿者小马和小陈跑前跑后,又是送水果,又是给我们定夜宵,我是上海的信息技术专家,但是很多技术问题还是要请教他们,他们也是我们的技术专家.这一切,让我亲身体会山东的远程培训机器的强大,细到后勤生活保障,大到研修平台运行,丝丝入扣,毫不含糊.从上海一到济南教育大厦,我很快被这里的工作环境所融化,投入工作,乐此不疲.
    第三天,研修进入作业提交阶段,工作室的专家可是忙开了,作业点评可是比阅读感言要求高多了,工作室学习、研讨、争论的气氛热烈了许多,很多专家参加过指导教师培训,这次身份从学员转变为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可以说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开始感到中级培训的魅力,可谓"越具体,越深刻",专家们犀利的眼光,对于应付忽悠的作业,毫不犹豫地退回,大家认识到只有对课程深刻的内化,才有可能发掘其实践于教学的意义.无效的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无异于谋财害命,可以说,培训进入关键阶段,大家都大有收益.
    从培训开始,我就开设了研讨专区,每个模块一个房间,进行指导老师集中研讨,只有加强对指导老师的业务指导,才能提升整个培训的作业质量,专家们对简报内容也做了针对性调整,把助学辅导以及案例点评进行了加强,学员反馈简报质量越来越高,可看性也越来越很高.
    昨天下午,张志勇副厅长来看望我们团队,当询问我培训情况时,我有些激动了:"山东的老师们的好学和敬业精神值得我敬佩和学习."领导给力,专家卖力,学员尽力.通过大家的努力,整个培训渐入佳境.我热切期待和坚信山东的远程网络研修在这支优秀团队的引领下,结出丰硕的果实!

Tags:历史学,科组,专家,工作室,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