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放手--最初的爱

日期:2014-12-24 09:34 阅读:
    放手--最初的爱
    远程研修进入到了我们的视野,专家对幼儿教育理论的深刻解读让我收获颇多,其中让孩子主动建构更是我们经常会提及的,如今我突然意识到: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是否真正地做到了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主动建构呢?我们是否真正学会了如何放开自己的手?
    我们会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当用手抓起一把沙子的时候,往往抓得越紧则沙子留在手中的越少,反之如果轻轻地抓起沙子,松松地握住则留在手中的更多.
    教学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幼儿园的小朋友会说:那是圆圆的苹果;那是火红的太阳;那是香香的甜饼;那是……而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张口就说:"那就是一个圆!"为什么一个懵懂的孩子会有那么多美好的答案,而一个大学生的答案却只是一个枯燥的圆,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对孩子进行放手教学呢?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中要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放手中发展,让课堂在放手中更加精彩.
    一、敢于放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应相信学生,一般知识学生独立或通过合作是能够解决的.作为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这个"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架",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在关键处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这样教学,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二、善于放手
    教学不是无目的地放手,备课时要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最感兴趣,若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教师,要立足学生,善于放手,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在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空间和充分的选择权力的情况下学习,努力培养自主意识,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
    三、乐于放手
    提供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对于深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尤为重要.学习中教师应在方法上引导,在关键处点拨,绝不能给学生思维设置框架,要放手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请自愿当老师的学生上台讲解,解答同学的质疑."小老师"一上台,同学们可精神啦!他们讲的讲、问的问,全体同学都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小老师"精彩的讲解,同学的刨根问底,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作为教师要创造机会,乐于放手,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互学互励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四、巧于放手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组织,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并不代表能取得高效的结果,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比如,引入竞争机制,组织数学擂台赛、征题、征答及评奖等系列活动,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放手让他们独立活动.
    相信学生是放手的前提,立足学生是放手的保证,创造机会是放手的方法,精心组织则是解决放手的形式问题.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学生的兴趣定会空前高涨,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在减负的情况下大幅度得以提高.

Tags:放手,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