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儿童的快乐与教育

日期:2014-12-24 09:12 阅读:
    儿童的快乐与教育
    省课程专家  丁海东
    所谓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说法,其实是大人们在脱离了童年之后,在切实感受着成人生存世界里某些烦忧的同时,以置身于童年之外的旁观者身份而发出的一种极肤浅的酸言醋语.因为,事实上,每一个成长中的童年,不仅会经历诸如满足、舒畅、愉悦、欢乐、惊喜、兴奋之类的积极体验,也不免会经历有担忧、纠结、悲伤,乃至愤怒、恐惧之类的体验.童年的生命里,有快乐,也会有不快乐.
    作为一种成长体验的快乐与不快乐,即便都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但作为总是饱含着某种价值期待的教育,却必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可以说,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自它诞生之日起的初衷,就一定是为了儿童的快乐的,而绝不会是儿童的不快乐.如斯宾塞说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像是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来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为着儿童快乐的教育,一定只能实现于快乐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能够充溢着儿童快乐体验,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避免儿童不快乐体验的.
    实际上,这种快乐的教育,对于越是生命之初的儿童,也越是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犹如一粒树种刚刚破土萌发出嫩绿的芽瓣,若以两指甲对齐的举手之劳,即可掐折而致其夭折,而对于一棵参天之树,则仅去其一叶而已.年幼生命的稚嫩与身心不堪承压的脆弱,容不得半点痛苦体验的施加,那怕是是极轻微的,其伤害也可能是致命的.儿童教育的审慎选择,必需是秉持有足够的尊重与顺应、呵护与善待、理解与包容之态度与立场,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所用环节,从而构建起儿童感受快乐、表达快乐、释放快乐的文化场境与氛围.
    在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快乐体验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呢?
    其一,儿童的快乐可以是感性的,同时又是深刻的.儿童的快乐时常会表现为有开心的欢笑、乃至欢呼雀跃式的兴奋,但儿童快乐或不快乐,又绝不取决于是否要有某种外在的言行及表情.在儿童参与活动时专注、安静甚至严肃的神情背后,只要是好奇的、感兴趣的、主动的,也一样会有快乐得以满足的深层体验.在根本上,儿童的快乐是一种心理的状态与趋向.只是追求教学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和活动现场的表面热闹与繁华,而缺少对于儿童内在心灵与情感世界的切实观照,只是制造了一种短暂而肤浅的快乐假象.儿童持久而深刻的快乐体验,只能存在于教育教学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彼此共鸣与和谐交融的过程中.
    其二,儿童的快乐实现于儿童天性与童真的解放与表达.无疑,天性的力量在儿童那里远比在成人那里更加占据支配性的优势.儿童那种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识,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真真假假的游戏装扮,轻松自在的玩笑幽默,泛灵主义的物理观念,荒诞不经的酒神逻辑,毫无掩饰的爱恨情仇,无拘无束的活泼性情,均是作为童年天性本真的特有表达,是汇成童年快乐体验的不竭源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儿童的快乐意味着:儿童可以任由自我的想象和愿望而随意涂画,而不必在临摹中一味追求技能的精巧;儿童可以自己的童言稚语而完成自我意识与逻辑的表达,而不会遭遇成人的简单否定而屈从于所谓标准答案的灌输;儿童可以轻松的游戏参与和自主的动手操作而感受合作和创造的乐趣,而不必被限定于静坐中的聆听与抽象符号的机械识记;儿童可以在亲近大自然与周围环境的好奇探索中,享受着对于这个世界的直观感受和现实体验,而不必被束缚于狭小的混泥土建筑中接受着过于程序化的学科训练.可见,儿童的快乐体验归根结底源自于教育对于儿童心灵世界的敬畏和对于童年文化的捍卫.充满童年快乐体验的儿童教育,应当融汇着童年所特有的生命激情与感性冲动,时时贯穿着儿童的情趣与好奇,处处挥洒着儿童的诗意与梦想.
    其三,儿童的快乐根植于儿童的自由,而且只能是一种内在的自由.快乐只能源自于自由,或者说,快乐体验即自由体验.对于儿童的压抑与束缚只能导致儿童的不快乐体验.只有在自由自主的体验中,儿童的需求与愿望、好奇与兴趣才得以满足和实现,儿童的尝试与探究、意识与行动才获得独立和开放.当然,这种自由只能是儿童内在的自由或精神的自由,而不会是外部自由.倘若放弃纪律和秩序的合理遵循与要求,以不切实际的外部自由所换取的只能是虚假的快乐体验,既不真实,也不长久,并最终导致儿童在现实的适应和成长中经历更大的内心矛盾和心灵痛苦.只有当儿童内在的主观自由与外部的活动常规与合理秩序的要求相互一致或统一,即外部的适宜要求得以内化,才会有真正快乐体验的产生.儿童的快乐与自由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纵容和教化职责的放弃.那种对于儿童的百般娇宠和一味满足,完全任由儿童为所欲为、我行我素的行为,所制造的快乐体验只能是肤浅的快乐假象,其最终结果是儿童的自我膨胀和人格异化.
    其四,儿童的快乐也依赖于不快乐体验的释放与消解.快乐与不快乐,一定是此消彼长,而呈反比.儿童教育的人性化过程,应当有足够的爱心、细心、耐心,去呵护、关怀、安抚、温暖和接纳每一颗成长的童心.在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一个温暖的拥抱可以安抚儿童的焦虑与哀伤,而带给儿童以安全与欣慰;一个友好的微笑可以化解儿童的紧张与疑虑,而向儿童传递着亲切与温馨;一句善意的鼓励可以消除儿童的胆怯与退缩,而为儿童添加着自信与勇气.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儿童应当任由自己情绪情感的自然释放,而不必掩饰和刻意压制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教师应当既要分享儿童的快乐,也要分担儿童的痛苦,而与儿童同欢笑共成长.
    在根本上,童年在多大程度上是快乐的童年,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是文明的.儿童快乐体验的多或少是衡量现代教育质量与水准的一把重要标尺.当教育真正成为不断滋生童年快乐体验的教育,教育就一定会制造无比绚丽的未来.儿童教育必须成为快乐的教育.

Tags:儿童,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