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
图片详情:
![]() ![]() ![]() 篇2: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 课件(10张ppt)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 课件(10张ppt)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共10张PPT)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3.测量气温一、聚焦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吗?怎样才能知道气温是多少?怎样才能知道气温的变化?气温计二、探索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1.气温计放在哪里测量气温?2.测量时气温读数要注意什么?二、探索·放在阴凉通风处。·悬挂在空气中离地面高度约1.5米。·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二、探索测量并记录教室外的气温要注意些什么?遵守纪律操作规范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三、研讨测量并记录教室外的气温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新问题?同一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数据都很接近。测...
图片详情:
![]() ![]() ![]() ![]() ![]() 篇3:湘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课件-4.3 塑料(课件 9张ppt)湘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上册课件-4.3 塑料(课件 9张ppt)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共9张PPT)塑料塑料是我们常用的材料你知道哪些塑料制成的生活用品呢?比较不同的塑料这些塑料袋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比较不同的塑料这些塑料瓶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注意事项做一做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使用是否安全?做一做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使用是否安全?做一做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使用是否安全?谢谢拉一拉…可以比较不同的塑料袋和塑料瓶。可以比透明不透明、比软硬…PET看,瓶底有个数字呢sheng huo zhong yao an zhao biao shi an quan shi yong su liao ping生活中要按照标识安全使用塑...
图片详情:
![]() ![]() ![]() ![]() 篇4:湘科版(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湘科版(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科目科技年级一班级70时间2017.9.5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入学教育1、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2、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二、趣味小实...
图片详情:
![]() ![]() ![]() 篇5: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科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
韩城市潭马村小学 解利娜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
图片详情:
![]() ![]() 篇6: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2.谁轻谁重 教学设计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2.谁轻谁重 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 ?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学情分析】
? ? ? ?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
图片详情:
![]() ![]() 篇7: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 课件(14张ppt)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5 观测风 课件(14张ppt)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共14张PPT)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5.观测风照片里的现象,是如何引起的?一、聚焦一、聚焦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你有办法知道吗?二、探索测量风向和风速的工具测量风速:风速仪测量风向:风向标二、探索还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测风袋等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1.根据地面的物体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二、探索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判断风速图1:1级风图2:3级风二、探索还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测风袋等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2.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用轻薄的布制作旗面,用硬纸板制作旗杆。二、探索照片中的风旗显示...
图片详情:
![]() ![]() ![]() ![]() 篇8: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
图片详情:
![]() ![]() 篇9: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第3课用手来测量【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学...
图片详情:
![]() ![]() 篇10: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2.谁轻谁重 教学设计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2.谁轻谁重 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学情分析】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
图片详情:
![]() ![]() ![]() 篇11:教科(2017秋)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5 椅子不简单 课件(16张ppt)教科(2017秋)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5 椅子不简单 课件(16张ppt)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共16张PPT)科学 教科版 二年级 上册材料1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2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各部分的组成材料及特性。用观察、描述、比较等方法辨识材料特性与功能。3发展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分享观点。4知道人们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往往用多种材料来制作物品。认识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来选择材料。许多物品都不是只用一种材料制成的,例如椅子。我们能辨认出一个物品中的多种材料吗?xǔ duō wù pǐn dōu bú shì zh...
图片详情:
![]() ![]() 篇12: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5 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5 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6课。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作为单元起始课,除了明确学习的主题之外,还担负着学生前概念的测查任务,借此使教师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本课中的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学生观察、比较、研讨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班级记录表”记录下来。种植并照顾一棵植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后续学习,特别是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做好准备。针对这一重要的体验活动,教科书会不断提示学生,“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要照顾好它们”,教师必须对此加以关注。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指向“植物是生物”“需要水和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这两个主要概念。在...
图片详情:
![]() ![]() 篇13: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 课件(10张ppt+视频)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 测量气温 课件(10张ppt+视频)资料可供全国地区适用。
大致详情:(共24张PPT)测量气温第三课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03/课堂小结02/新知讲解01/新课导入目录04/课堂练习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呢?新课导入我们可以用什么去测量呢?新课导入气温计该怎么使用呢?新课导入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2、悬挂在空气中。3、保持干燥。4、让视线和液柱持平。5、液柱稳定后在读数。新知讲解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呢?新知讲解让我们去测量一下吧!新知讲解在测量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新知讲解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并且距离地面1.1米距离。新知讲解我们用什么方法记录呢?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你有...
图片详情:
Tags:科学,一年级,教科,课件,精选
![]() |
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