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之路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老师们以启发 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中学 孟新利 参加工作近二十年,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课程改革,这些转变和改革使我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也使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童年--迷茫 1993年7月我成了杨柳镇中心中学的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满怀豪情的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并逐渐的融入到了当时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当时的情况是:全校都在追求升学率,搞的还是应试教育,没有什么像样的教研活动,也没有听评课,教学内容和其他老师一样,是教参中规定的,考什么教什么内容,教学方法基本是灌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也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学喜不喜欢听,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记住老师讲的内容,考试时能写到自己的试卷上。回想起这两年的思想品德教学,思想上还没有教学改革的意识,内心也感到很茫然,到底思想品德课怎么上,自己时时都在苦恼着! 在人间--彷徨 1996年“目标教学”在我区全面推开,全校上下积极学习推广“目标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改革,感觉到教学改革的春天来了,不知疲惫的观看专家视频讲座,外出观摩其他学校的示范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学校的教研氛围也非常的浓厚,每节课都提着写有教学目标的小黑板。当时,我因学习“目标教学”深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目标教学与启发式、提纲式、图例式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由于学校受教学成绩的制约,这次改革并没有深入下去。现在想来,当时的这种改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而是教学形式上的模仿,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并没有深入到教学理念的实质上来,在教育教学的一些核心理念上还是很欠缺的。由于目标教学没有深入到教学实质上来,因而在教学效果上也没有突破性进展,我校的大部分思品课教师又回到原来教学的老路上来了,思想品德课到底该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使我很迷茫,很彷徨。 90年代末,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进入校园,网络学习使我大开眼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到了思品课教学的方向,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得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我也积极投入到学生的主体性研究上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反思这几年的思品教学,逐渐理解了思想品德课应该教什么、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我的大学--教育的春天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通过阅读了大量专家的专著,接触到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去,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找到适合本学科的、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我的思想丰富了、眼界开阔了。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我感觉到越来越关注到了学生“学”的问题,关注到了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学习研讨,我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生活就是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学习思品在生活中用思品所学知识,学习思想品德的最终归宿是用,明确了思品和生活的关系。 近几年,我在教学上也做了一点尝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先学后教为教学方法,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为学习方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并在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能力培养评价上有了深入的思考,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回想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我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从单一教学模式到今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模式的变化,使我的教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想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我感到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有盲目的崇拜、有机械的照搬、有找不到出路的彷徨,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这二十年让我感到没有做教学改革的看客。做一位名师,做一位有幸福感的教师,做一位有头脑的思品课教师一直是我的理想,为了这一理想,需要我不断地努力,今后我不仅要把教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更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 Tags:我的,成长,之路,希望,经历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