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变革

日期:2014-9-1 09:48 阅读:
  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变革
  威海市荣成29中学张启胜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变革的重要切入点。聚焦课堂是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课改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变革来完成。然而,新课改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虽然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终没有突破课堂教学原有的模式,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变革是教育界所面临的重要使命。
  一、有效是课堂变革的核心目标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太多的教师往往是在情境、活动、技术、开放题等方面进行了形式与方法上的变革,这些变革往往都是停留在浅层上,在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非实质性的变革。反思自己的教学,也试图进行着各种变革,感觉一些理念和做法还算先进,但仔细揣摩实在是令人汗颜。课堂中往往更多注重的是知识传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缺乏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很少会出现学生灵性的展现等生成性课程资源。似乎我们的教师都有过在教研组或校内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的经历,可有人听课与无人听课时的教学模式往往差异很大,有人听课大加装饰,将课堂装扮得可谓堂皇亮丽,无人听课时则是另一种课堂,无论是哪种形式主要都是倾向于学生能够学到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将学生能力的长远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更没有将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转变和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作为教师,我们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但不能把其作为一生教育的立场,而忽视对教育理念的研究和课堂的动态生成。作为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为人师者,我们更不能习惯于课本知识的细致传授和讲解,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具体展现,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等方面却很少去总结和反思。我们需要逐步从知识立场转化为育人立场,在思想上燃起创新育人的火种,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成长的快乐,这也是我们迈入有效教学的必然之路!
  二、改进教学中的“不开放”现象
  反思教学中的种种表现,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开放”的现象,存在着需要反思和改进的诸多方面。
  一是对学生一贯地没有信心,总认为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设置的问题一般都是小梯度的,比较简单、缺乏挑战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容易形成懒于思考、难于激活的惰性状态,又怎能谈得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设置问题方面对学生就要有一个高定位,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让他们在较难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二是对学生学习“不放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急于按课前预设的情况给出答案,这样就容易形成隐盖和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对学情作好充分的了解,对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最大程度地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和体验,教师选择恰当时机进行点拨和指导,避免教师替代学生思维现象的发生。
  三是对学生表现出的许多问题漫不关心、态度冷淡的现象较为严重,教师捕捉学生即时信息的意识匮乏,主要问题在于“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深刻领会和贯彻,可能有的老师是处于职业倦怠的因素,也有的是处于师德意识淡薄的因素,对孩子缺乏最起码的爱心和耐心,更谈不上有“童心”,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为此,我们教师需要蹲下来多与学生交流,才能逐步潜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感受孩子心灵深处的丰富变化,提升育人的幸福指数。
  四是课堂中出现“盲目开放”的现象,在时间、内容、空间上无章法地放手于学生,许多内容学生都是不甚理解,或者处于半理解状态,由于缺少必要的点拨和启发,最终会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展示和发展个性的平台,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课堂开放的程度应该如何把握和调控,这确实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对学生放收有度,自身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人格魅力作支撑,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淀于日常的付出和努力。
  三、实现“精心预设”与“互动生成”的有机融合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在我们看来是两个并不陌生的概念,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实践证明,实现“精心预设”与“互动生成”的有机融合,更是我们探寻有效课堂教学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反思我的教学历程,一直都有着一种错觉,总是认为自己的课前预设很到位,课堂中缺少精彩的生成主要是处于学生等方面的原因。事实证明,课堂的生成效果差,除了有课堂上的因素外,关键还是预设的问题。教学中我总是把问题提前考虑和分析得非常细致,课堂上要求学生按照预定的流程去做,这样往往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机械和乏味,失去许多精彩的生成。对于教学目标的预设,我们应该从整体性设计、连续性设计和针对性设计三个层面入手,让学生对该学科的整体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单元目标要有一个阶段的递进式认识,还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弹性目标。我往往忽视了前两个目标的整体设计,并且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对各类学生没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孩子们很难吃得饱、吃得了、吃得好。另外,对于教学内容和结构的长程设计,我们要以整体--部分--整体的形式展开:在广度上能使不同层次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在深度上使学生思维过程能够得到真实展现。具有一定深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好结构关系等等。而我们的设计往往是割裂了局部,忽视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课堂就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我们需要恰当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会因缺乏有效的引导,造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等;而恰当地捕捉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要理性地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也会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事实证明,任何超前的理念和思想,只有在实践中才会真正地生发力量!但愿经历过对问题的深刻剖析后,我们迈上的是更为科学、坚定的课堂教学变革之路!
Tags:探寻,有效,课堂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