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品生品社学科教师拥抱教育新技术的理由

日期:2014-8-27 09:33 阅读:
  品生品社学科教师拥抱教育新技术的理由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专家团队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
  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
  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
  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饿死。
  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
  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选自《世界是平的》美国 托马斯·弗里德曼
  昨天下午,专家组就当今教师对教育新技术持何种态度展开讨论,有人说应该是“迎接”新技术,有人说是“走进”新技术,有人说是“直面”新技术,有人说是“接纳”新技术等等。我说,如果我们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仅有“迎接”、“走进”、“直面”、“悦纳”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态度-- 我们要去“拥抱”她,因为只有拥抱才够热情,只有拥抱才够力量,只有拥抱才够解渴。
  下面陈述一下我的理由。
  一、和时代同步的需要
  因为技术,这个世界正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年前,我们听说“信息宽带”多么神奇,我们听说“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美轮美奂的物品,我们听说“转基因”如何改变农产品,我们听说“智能化”家用电器将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将信将疑、我们憧憬期待,日子流水一样走过。今天,我们忽然发现,原来听说的那些东西已经深深嵌进了我们的生活。“刺激人们做出行动改变的根源是他们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仅举一例看看技术能给你什么样的刺激:
  27日晚上21点,忙碌了一天的我准备去洗手间冲掉一身的臭汗,老婆忽然惊呼:“明天你去济南出差,今天忘记去火车票代售点购买火车票了。”我笑笑不答,从容不迫地去洗澡。21点15分,带着浴液的芳香,我打开了电脑,通过12306网站购买车票,当手机收到确认信息时,我对老婆说,一切Ok了。第二天上午13点30分,我乘坐枣庄BRT快速公交到达枣庄高铁站,用身份证直接取票。14点04分,我已经乘上了G124号高速列车。在车上,我想知道下车后如何换乘出租,走哪条线路最近,于是,我打开手机,通过“谷歌”找到了我需要的信息。14点54分,列车准时到站,由于和出租车师傅沟通顺畅,我们走济南城市高架桥,仅用23分钟就到达了远程研修中心。
  如果没有网络售票,如果没有BRT快速公交,如果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如果没有城市高架,我不知道这个行程会多用多少时间。
  如果20年之前,有人告诉你从枣庄到济南可以如此方便,你或许会摇头。可今天,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如果今天有人给你炫耀这样一个行程,你会反问他:“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这就是技术,它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你悄悄地对技术的态度发生着改变。
  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在了军事、医疗、农业、畜牧业等各个领域。教育是知识的高地,却是新技术应用的滞后区。给大家分享个小故事:
  100年之前的一位大夫和一个私塾先生穿越到了当今信息时代,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重操旧业。大夫到医院应聘,对所有的技术设备一窍不通,经过无数次碰壁之后,最终选择了改行。而那位教书先生,来到一所学校,发现当今老师基本沿用着100年之前的教学方法,经过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进修之后,很快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这个故事很具有讽刺性。老师们,看看我们的教育生活,还真能找到老古董的影子:许多老师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年复一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许多学校的技术设备成了摆设,许多老师从不关心校墙发生了什么,许多老师甚至不会使用电子表格、电子邮箱,不会用QQ和微信和家长沟通……越是不学习,越是不会用,越是和技术支撑的教育渐行渐远。
  老师们,你真的希望和100年之前的老古董为伍吗?如果不希望,那就拿出你的勇气来,和教育新技术拥抱吧。
  二、学科的需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不仅仅为中小学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让道德教育回归并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世界,而且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总方向:让教育变成儿童生活”(选自李继湄、张华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生活又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理念之一。该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都和生活、社会紧密相连。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课程的“根”。课程思想强调,生活中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品德与生活的课程资源,本学科教师有责任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学会过健康的、有意义的、安全的、有创意的儿童生活。而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溢着技术,儿童未来的生活也将因技术更精彩。面对这样的学科要求与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师要有强烈的技术意识,让技术关照好儿童的生活。一是让儿童享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健康、有意义),二是教会儿童规避技术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安全),三是让技术启发儿童过有创意的生活(有创意)。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老师更要引领孩子对技术所改变的世界有体验、有感知、有思考、有创造,学会适应技术的社会生活,在技术的社会生活中获取成长的营养。
  下面我再从学科学习方式的特点来阐释技术和该学科教学的关系,从关系中体会用好教育新技术的价值。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其他学科,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等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词。翻转课堂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也许是个新鲜事,对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来说已经是似曾相识的事了。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学科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经常在课前进行调查走访,经常带着各种问题体验各种活动,然后到课堂上来分享、来交流,这不都是翻转的体现吗?微课程、反转课堂给品德与社会教学带来了深入推进学习方式变革的机会,没有新技术的运用,我们怎么会玩转微课呢?脱离了技术的支撑,我们怎么能让学生的“活动、体验、合作、探究”更有效益呢?
  既然这个学科的教学如此需要我们和技术接轨,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呢?那就行动起来拥抱她吧。
  三、当一个好老师的需要
  当今的儿童不同于孩提时代的我们。想想小时候的我们多么乖:一本小人书可以打发一个下午,一场电影可以津津乐道一个星期,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汇聚半个村子的儿童,老师用蹩脚的普通话讲一个神话故事就足以哄我们上好一天的课。看看当今的儿童多难伺候:你不看世界杯他们在QQ群里笑话你老土;他们通过搜索引擎学过某个冷门知识点,第二天就来学校故意考考你;在你生涩地使用多媒体耽误时间时,他们会不客气地抢过鼠标,下课后到处传播:这老师怎么这么笨。当你在期末计算成绩炫耀自己的口算速度时,他们用电子表格,以快于你数倍的速度给了你计算结果。这就是当今的儿童。当我们在技术面前自惭形秽时,当他们的眼神里飘过一缕轻蔑时,这时候的你还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吗?
  儿童向来是坦诚的,这份真实和坦诚恰切反映了儿童的可爱而不是可恶。可恶的是我们,是我们对技术的排斥,是我们的疏于学习的懒惰,是我们学习能力的不足。假如我们知道的够多,假如我们学习的够快,假如我们的技术学习与使用能力不亚于儿童,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仍会像以前一样崇拜着我们,尊敬着我们。
  为了在当今时代当一个好老师,你还等什么,快去拥抱新技术吧。
  瞪羚和狮子都必须尽力奔跑。谁拥有技术谁将跑得更快。老师,为了我们不被淘汰,为了我们更优秀,为了我们得到更多的尊重,驾起技术的长风,快跑。
Tags:品生,品社,学科,教师,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