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已出现了畸形发展,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在减少,不仅是名牌大学每年就读的农民子弟在逐年减少,普通大学也是一样。高校招生对大城市倾斜,更是让一些地县级中学失去了竞争力,不用省城各名校跑到下面来 “掐尖”,下面县区的优秀生源都会挤破脑袋地想往省城跑。 以黄冈中学为典型的大量县中、地区中学都从鼎盛期滑落下来。不少人认为,它们是这些年高考改革的失意者。 昔日的教育神话,已经黯然失色,黄冈中学这一以培养草根成才而闻名的地方中学,已失去了昔日“麻雀变凤凰”的传奇效率。黄冈中学的没落,表面看与奥赛获奖与高考脱钩有关,实际上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与大城市名校的不对等的竞争所导致的,省会重点中学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师资力量、交通、国家财政投入、地利、出题权等,一开始就将地、县级中学远远抛在了后面,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生源都涌向了大城市,涌进了省会中学,各名校,县中、地区中学的没落,更让有条件者想方设法进入省城名校就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会让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社会上的 “拼爹”等现象,也大大桎梏了 “农二代”、 “贫二代”的出头机会,而教育上正日益出现的严重不公,更是让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笔者身边很多人都是削尖了脑袋要送孩子去省城重点中学,而这些重点中学也是格外“摆谱”,让学生过五关斩六将,花钱参加他们的培训班,花不菲的择校费等。这些开支,都是农村孩子的家庭所远远承受不了的。家乡的县一中,也是省重点中学,也曾有过风光的历史,在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下,高考放榜的结果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反过来更是刺激有条件的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大城市就读。省城名校 “生意红火”,自然有雄厚资金用于招兵买马,扩充队伍,更加拉大与地县级中学的差距。 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地方中学,他们的没落不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是“优胜劣汰”的社会法则的结果,我们不应该放任这种“优胜劣汰”发生。地方中学如果不能顺利突围,这是教育的悲哀与失败。农二代们如果丧失了这块改变命运的重要阵地,将会造成阶层固化,阻碍底层向上流动的机会,更会加剧阶层间的对立和矛盾。 需要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各大高校扩大对农村地区的招生名额等。地方中学是教育公平的睛雨表,不要让地方中学被强势的省会中学淘汰,保障教育公平,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障社会得以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Tags:教育公平,如何,拯救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