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西式暑假”如何过

日期:2013-7-9 14:45 阅读:

 

  暑假拉开了帷幕,不少人还是对“西式暑假”情有独钟,言谈举止中,充满了羡慕。

  比如,美国的暑假,“打工”赚零花钱才是王道!每个假期必做的事是“工作”,会去农场捡石头、拔草或者捆干草。孩子们就能用赚来的钱做很多本来不能实现的事情。孩子会珍惜自己赚来的钱,以及用这些钱所买的东西。还有做义工!在上学和放假期间,有很多学生去社区服务。比如在学校图书馆义务整理图书,接待外来家长参观学校等等。

  而在日本,有一项传统的暑假作业“自主研究”,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定一个感兴趣的题目,让孩子们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了解,发现,观察,调查,实践。选题很丰富多样,例如:“下水道井盖调查”,“恐龙灭绝探究”,“喇叭花的生长过程”等等。

  国人之所以羡慕这样的暑假,是因为暑假——— 这段放松身心、自由奔放、注重兴趣、回归生活和社会的时间,终于还给了孩子们,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

  比如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让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得到了提升。这对于其未来的创造意识,独立性发展,是一种积极促进。

  比如当社工、打工,强化孩子奉献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生也是社会的重要结构,应该积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提高孩子的珍惜意识、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西式暑假”不注重知识养成,更注重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创造能力,因为身心发展和兴趣得到最大化尊重和激活,孩子们才会玩得狂欢,学得自在,不觉得累。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的暑假”、“快乐的暑假”。

  这些年,中国家长、教育者对于“西式暑假”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可一联系到实际生活,我们还是非常无奈——— 由于各种入学都要举行“隐形考试”,各个年级都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在题海中继续游弋;由于缺乏足够的公益化的社会活动空间,不得不让学生呆在家里,成了与电视、电脑、电话为伴的“三电少年”。因为远离社会和大自然,很多孩子的精神发展出现了缺憾,亲情淡漠,不愿感恩。很多孩子仍是“社会盲”,生活能力、生存能力以及规则意识,与现实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成为“人格孤僻封闭、情感冷漠、自以为是,相互不兼容、难兼容的内在碰撞和对抗”的“容器人”。所以,我们才对“西式暑假”无比羡慕。

  多借鉴“西式暑假”的开放、自由、广博、探索、社会化理念吧,让孩子彻底从课业中解放出来,在探索性发展中自由奔跑;让孩子从枯燥训练中走出来,多一些独立狂欢的个性探索;让孩子从斗室中走出来,在社会活动、打工和义工锻炼中,提高自己感受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自己当做社会一员,和社会脉搏保持鲜活共振,成为当之无愧的“社会人”。如此,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Tags:西式暑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