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日期:2013-3-15 16:20 阅读:

 前一阵子,同事给我转来这样一条短信: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还要交费。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乍看起来有些搞笑,说的也不全对,但细分起来却还有些感同身受,它反映了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们的困惑与无助。据王智等人撰写的《中国近20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一文统计:“从已有文献看,多数研究者对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表明,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郭晋武、余欣欣等人的调查研究均表明我国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情况不容乐观。”[1]

        教师是班级教育教学中的灵魂人物,“是课程的形象代言人”。(王金战语)教师本身的心理状况、人格特质与教学技巧,直接影响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本文拟从心理学本土化的角度来谈教师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问题,以期师生过上幸福、快乐的教学生活。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学校层次、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其中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尤其重要。在人格特征中,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度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心理问题与教师人格特征中挫折忍受力、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与焦虑水平正相关。而应对是应激和心理调节与心理病理学症状的中介因素,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采取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自责、逃避、幻想等容易引发多种心理问题;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有助于心理健康。[2]应对方式,从一定意义是说,是一种情绪反应。

       教师心理健康既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国教师,怎样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起来呢?

一、多读经典,提高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教育的根基,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阅读。因为人类的智慧,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财富,人类最重要的普世价值,都在那些最伟大的经典里面。你没有和这些著作对话的过程,就没有人类的,包括个体的思想成长的过程、智慧发展的历程。所以我觉得阅读实际上是很多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为什么提出把阅读作为突破口,因为我觉得阅读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它是一个人的人文情怀、思想境界、人格特征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话精辟道出了经典阅读在人文素养和人格特征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许多教师都抱怨时间紧、工作忙。这也是事实,问题在于怎么样应对。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中写道:“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3]

          由此可见,读书是多么地重要!缺乏读书,心灵就容易扭曲,思考能力也下降、缺乏创造力。

二、走进《易经》,智慧人生。

         为什么?因为《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共同基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易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易经》,可以让我们更为智慧、更为健康,人生因《易经》而更加美好!然而《易经》是一本高深莫测的书,我们看得懂吗?不要紧了啦。在这方面,台湾著名管理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做过《易经的奥秘》专题讲座,并已整理成书,是接近《易经》的入门书,也是必读书。

        在曾教授看来,《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易有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代表情境。我们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从《易经》中寻求对应的情境,一查就明白了:在这种处境里面,要把握这几个基本原则,要这么去应对;这样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4]在我看来,曾老实在太有才了。他的讲座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可以让我们学会怎么样做人、做事,可以修身齐家,可以让我们改变心态,进而改变观念、改变情绪、改变性格、改变命运。

        《易经》的思维随时随地都是非常管用的,她告诉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做不同的调整,该乾就乾,该坤就坤,该潜就潜,该跃就跃,该停就停,该看就看,能屈能伸,不能很固执地坚持一路走到底,要适可而止、小心谨慎,这样我们就很愉快了。

三、适当进行情绪管理和控制

         曾仕强教授指出:“中国人最需要情绪管理”,“一切一切的管理,情绪管理第一优先。”[5]他从我国国民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心理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概念分析、方法设计和理论构建,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对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心理学解释中,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管理和控制。情绪无好坏。

        情绪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理解和放松自己的情绪——在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中,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每个人都有情绪,但人们大都对情绪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关注。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各种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有了解了情绪,才能管理并控制情绪,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情绪管理要求我们要辨认情绪、分析情绪和管理情绪。工作并快乐着,这是情绪管理的目标。[6]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的调节有很多办法,其中魏书生的“松、静、匀、乐”法最简单,很管用,随时随地都可以,师生用了不仅可以调节情绪,做到了还可以激发思考力和创造力,让你一天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

四、守住心灵的宁静,享受尽责的快乐,养成健身的习惯。

         这是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实际上也是对那些既离不开教师行业又去不了别的单位的老师们的建议。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人们对教师和教育也不是真的那么看重;另外社会和上级部门对教师的要求却不断增多,就像开头的手机短信说那样,加上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许多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进而出现了许多坏脾气,使得学校教育教学的状况很不妙。

        为此,魏书生老师希望我们:1.明确我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2.明确我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位置;3.明确我们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位置;4.明确教育在国家各行各业中的位置;5.以平常心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爱。他建议把学生、班级、教室、学科和课堂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享受尽责的快乐。[7]他说:我们觉得教师的工作尽管又苦又累,但又确实是一项很吸引人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收获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收获真挚的感情,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收获科研成果,能满足人们研究、创造的需要。所以,大部分教师还在穷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当然,在教师现有待遇较低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部分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话说回来,另一方面,教师待遇也确实还需要提高。好在国家已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我们相信政府会创造条件,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师待遇。[8]

       身体健康永远是家庭、事业的本钱。健身最好是和学生在一起,跑步、做操、腑卧撑等等,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师生同起同乐,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就会收获健康、意志和快乐。

五、学会感恩,身体力行。

        当下,我们都在大声疾呼,要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这诚然是很对的。殊不知,感恩也是我们许多大人包括教师需要再教育和补课的。目前,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我们许多人不是一味在抱怨生活不公而变得消沉、萎靡不振?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9] 

        感恩的心,让我们的生活有了阳光雨露、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气。许多教师甘心情愿在这住房条件差、额外收入少、耗心费神的学校工作着,甘心情愿当这许多人瞧不起的“孩子王”,就是由于这“感恩”的心!所以尽管生活清苦,绝大部分教师以为国分忧为荣,以为民吃苦为乐,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表达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感恩的心,让教师有了上述的“三重收获”!

六、努力提高教学艺术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如果教师勤勤恳恳,到头来却收获甚少,要幸福快乐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教师一定得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要提高教学艺术,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科学的教育理念。当下,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教学观,以学生的发展、个性和幸福为本,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凡事多与学生商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进而过上幸福快乐的教学生活。如果还是家长制、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就会厌学、叛逆,非但吃力不讨好,还会误人子弟。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力求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一点教学实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满了源头活水。   

      “帮助”二字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让学生学习,更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

         讲课要留有余地,纯讲课时间最好别超过20分钟,凡是学生能看得懂的要坚决不讲,只讲学生不会的东西。

         要指导学生自学,写教材分析,画知识树,把厚书读薄;教会学生出考试题,批改考试卷和作文,学习复习检测的动技术。

         经常进行“一分钟训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学,等等。

        只要我们潜下心来,办法一定比问题多,教学是完全可以“松、静、匀、乐”的,是可以幸福的。

         总之,心理健康是可求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管理的。我们坚信,新时期的教师们,一定能让自己的心理健全起来,一定能管理好自己和学生的情绪,让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朝气蓬勃,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大有希望!

Tags: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