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用心灵守望教育,用随笔涤荡灵魂

日期:2012-4-19 10:06 阅读:
师生共写随笔作为新教育实验中的六大主题之一,是极具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作为新教育的践行者,朱永新教授从全新的角度给我们诠释了其内涵。教育随笔,即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随时记录,生发思考,反思成长的一种形式。而师生共写随笔是一种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共同记录,反思成长的双向交流的形式,它的突出作用在于师生可以通过文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发展。所以,师生共写随笔是反思型教师的一件重要法宝。
全区上下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同时,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之余要潜心研究新教育,研究学科,研究学生。新教育,我行吗?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未在教育科研这方面有所涉猎,只知道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教书。校长一席话惊醒梦中人:“研究新教育,不求大,不求空,只求精,求细,求真,求实,大而空的东西研究了也是无益,遵循学科特点,抓住课堂上的小细节,小问题,通过研究而解决掉,取得成效才是真正的做研究。”校长的指点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寻找能做新教育研究的切入点。
通过对学生的“晨诵、午读、暮省”这种新教育生活方式反复地思量与斟酌,我对“师生共写随笔”这一主题特别感兴趣。重新研读了相关资料,并阅读了十多本文质兼美的童书。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新教育之路,才猛然发现当初对“师生共写随笔”这个实验的理解是多么狭隘和肤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做学问要经历三种境界”,如今我有同感,在研究我的师生共写随笔的的时候,我经历了同样的境界。
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就平日的观察,我发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作文是语文中的“半壁江山”,却成了学生最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造成这种局面。于是,我把“师生共写随笔”的实验目标定位为:在教师坚持写教育周记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习惯,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写作,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但更多时候,我只管写自己的教育随笔,学生写自己的心情日记或是写老师布置的同主题习作。两条线“并行”,而忽略了师生这两条线的“交融”,没有真正领悟“共写”的内涵。在批阅学生随笔的过程中,我受应试作文的影响,不自觉地把随笔与作文等同起来,常常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过多关注学生随笔的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以致于有些学生写随笔时,心存顾虑,不能敞开心扉倾诉衷肠,因而失去写随笔的价值与意义。
我意识到:随笔不要求过分地追求文学的经典与完美,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唯有做到这样,师生双方才能随情随性地写出自己的心声,才能激发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找准了切入点,我兴奋地付诸行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进,我执着的追寻着答案,在反反复复的摸索中,我的研究逐渐有了眉目。学校正在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师徒结对一对一的帮扶工程中,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一遍一遍地向老教师请教疑惑之处,他们也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疑答惑。书香校园的建设更为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阅览室为学生开放,图书室更是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浸润在书香中,浓浓的书卷味也带到了课堂上,诵读经典让学生厚积薄发,随笔也写得游刃有余起来。我把“课外阅读”与“随笔撰写”巧妙地穿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细细阅读着一本本优秀的童书,我觉得它们多像哈利波特的魔棒啊,它们神奇无比,带领着学生们“向着明亮那方”飞翔……我想:如果能坚持“读与写”结合,学生的笔下就会有汩汩流淌的鲜活语言,就会有不竭的创作激情。
课余时间,我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悟生命,走上街头,体验社会,让他们领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语文课上生活的气息越来越浓厚。学生写进随笔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思想也越来越深刻。如今,师生共写随笔课成了学生最受欢迎的课,我也有幸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一路披荆斩棘,有坎坷也有收获。值得欣慰的是,在一无所知的前提下,摸索出一条行的通的道路来,并小有收获,足以证明,我达到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状态。
我没有停止,非常希望能把学生随笔的随意与作文的正规自然融合,因此,我一直在找寻更完善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与方法。我自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教学之余,总会信手涂鸦,把用心灵编织的文字投在报刊杂志上,时有发表,并不时的拿出来炫耀,读给学生听。从学生那充满崇拜的眸子里,我灵光一闪,何不借这样的机会煽动学生创作投稿,也过过文章被发表的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群情高涨,班里一时兴起了创作热。我又把学生平日的优秀随笔集结成册,再加上刘凯同学的诗歌《心事》发表在《莱芜日报》上,学生的创作激情达到了一个高峰,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我利用各种征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点燃他们的希望,日子久了,我的随笔文集《灵光一现》也出炉了。获奖证书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时候,是我和学生最幸福的时候。学生在一天天的成长,作文水平也在一天天的提高。学生在我的摸索中受益了,而我更在学生的提高中受益,说到底,我是最大的受益者。缘于学生,我获得了各种荣誉,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我知道,师生能够双赢,得益于我和我的学生共写随笔,一直坚持到今天。
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基是学校的目标,更是我语文课的目标。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收获的却是一份份充实。用心灵守望教育,用随笔涤荡灵魂,用心教导学生,用情培育学生,我无愧于心,无悔于事业。
Tags:心灵,守望,教育,随笔,涤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