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课改下我校政史地教研组建设的四大亮点

日期:2011-12-18 10:45 作者:zxye 阅读:

新课改下我校政史地教研组建设的四大亮点

古泉中心初中     阮青武

我校政史地教研组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我组的优势是既有经验丰富的教师领头,又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教师注入新的血液,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各具优势。我组以“让所有教师各施所长,各显其功”为理念;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以提高教学效能为核心;以落实教学常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建设学科资源库为重点;以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保障,全面推进政史地教研组建设。我就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我校政史地教研组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拓展组内的人力资源。

1、带头示范作用。

教研组长的威信不是来自于职位的本身,应该来源于组长自己优越的教学、科研能力。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和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不仅要负责教学,学科的策略指导,领导和管理组内教师,还要有效分配组内教师和资源。无疑,这也说明了对教研组长的素质要求必须是高标准的。教研组长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作为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必须具有“三种意识”: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二是钻研进取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学科研的风格。三是热诚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长这条线;另一方面组内人员多,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2、推广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是指我校在富有经验、具有良好的教研和业务能力的老师(统称为导师)与经验不足但内在素质较好、适应岗位要求、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 (统称为被指导者)之间正式建立的一种支持性学习关系的制度。推广导师制度,从本组教研中培养教学骨干。我校政史地教研组有一批有经验、实干的骨干教师,这是学校土生土长的优质资源,坚持“以老带新,蓝青结对,互帮互学”是我校的优良传统。结对子的教师每周进行互帮活动,内容包括备课、听课、评课,或是理论的学习,或是经验交流探讨。老教师热情传授,细心点拨,青年教师则虚心好学,主动自觉,从而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推广导师制度,我组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视将名师、高级教师和老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注重平时的细心辅导和带教,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可以增强骨干教师积极钻研的动力和信心;二是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使他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研究,提升专业水平;三是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展示活动和教学比赛,培养教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接受磨练,展现才华;四是要敢于让青年教师担当各岗位的重任,“有压力才有进步”,岗位的职责迫使和加速了教师的全面成长。

二、加强组内的“校本”培训。

1、开展组(校)本教研学习。

开展组(校)本教研,首先需要教研组长有强烈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意识与行动,在校内积极营造“学习型学校”的氛围,建立健全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计划、目标、实施方法与措施。为了加强教研组建设,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教材学习、新课改公开课和实验课、青年教师培养、复习、辅导等方面交流,介绍组(校)本教研的含义、组(校)本教研的特点和基本形式,让本组教师们初步了解、接触这些“新理论”,为建立和健全组(校)本教研活动作动员,为他们今后自学与应用打下基础,增加他们的见识与能力。

2、增强组(校)本教研行动。

组(校)本教研的成效,要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程度。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行为跟进。走进课堂听他们的课、分析他们的教案,通过对比找出问题。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组织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组织观看特级教师、全国优质课获奖教师、名师执教等教学录像,教研组长、教学骨干上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让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受新理念的课堂教学,让他们学有榜样,这仍是本组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

3、完善组(校)本教研资料。

不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图书、报纸、照片、图表等)、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录像、VCD、磁带、各类教学软件等)、实物资源(图书室、专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等)、人力资源(除校内员工外,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促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学科的学期总结、活动记录、有关教学教研活动的照片、录像、奖状、奖品、典型教案、教学软件、论文、论著等及时积累整理、归档,并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为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组建设评价提供依据。要充分利用一流的教育设施,发挥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建立教研组共享资源库,建立教师交流平台,设立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档案。

三、积累组内的集体智慧。

我们教研组有三个备课组:政治备课组、历史备课组和地理备课组。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和研讨的最基层单位,是进行分工与协作的社群,是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阵地,是引领学习与创新的园区,是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1、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教研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求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中要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剖析,诸如教学重点和关键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教材中思想、方法因素的挖掘,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学生学情的分析等。

2、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研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备课组的功能:

⑴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设计课堂教学。

⑵共同研讨每单元背后的探究课题,并统一活动的形式。

⑶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备课组成员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在互联网搜集信息,将所收集的信息加入校园网,建立我们自己的资源库。

⑷我们教师平时的说课稿、教案、课件、以及教学研究中的各种研究资料,经过备课组的选择,也上传到校园网站中,实现资源共享。

四、打造组内的团队精神。

1、强调组内教师的互组式学习。

教研活动的开展少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而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基础在于教师们的团结与信任,即团队精神。本组成员在活动中,要强调参与,重合作;在成绩上,要淡化名利,重集体;生活上,要互敬互爱,重关怀。有了这种精神,本组成员之间在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合作研究、师徒结对、资源共享、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才能做到和衷共济、集思广益,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我们组特别重学习、树正气,形成教研组的凝聚力,体现团队精神。

2、形成一种组内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

这种凝聚力,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等方面,除学校要刻意增强以外,教研组长在组内也可大有作为。一是制定目标。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比如学期初,可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大家说明,在争创先进组、教师培养、参与学校活动、组内竞赛等方面有怎样的安排,达到什么目标,大家如何配合,进而提出明确要求。二是主动团结。组织教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校运会接力赛,大家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心通,在心通中凝聚。三是以群体性教学科研活动促进凝聚力的巩固和提高。组内教师举办公开课或外出比赛,全组课前要帮着出谋划策,协助备课,准备材料。课中要帮着照应前后,仔细听课,课后组织大家评教讨论,这样就会使老师们体会到组内温情。当然也可借助集体学习,集中备课,组织参观,资源信息共享等,这都是增强合力的有效方法。

Tags:新课改,课改,我校,史地,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