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 源潭镇二初中 刘世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品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上有很多种爱,每一种爱都有不同的含义,如母爱的柔情似水,父爱的沉稳如山., 那么假如一个人他既为人子,享受一份母爱,同时又为人父,付出一份父爱,在这两种爱发生冲突时他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的.。 二 走进字词 给下列的蓝色字注音: 1、熬:( ) 2、霎:( ) 3、分歧:( ) 4、水波粼粼: 解释词语: 水波粼粼:形容水十分明净。 三、听读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 1、找出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我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四、探究质疑 1.男生齐读一、二段并思考: 本文写一家三口的散步,为什么先对母亲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的交代? 对一家三口出来散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母亲的健康——的交代,充分体现了“我”对母亲真挚的爱,体现了亲情,而这也是本文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2.女生齐读三、四段并思考: 作者细写“南方初春的田野”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什么深意? 用饶有诗意的写景和联想,表达“我”祈望母亲健康长寿的一片爱心。 指定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别读第五、七段,同时全班齐读四、八段,共同合作朗读、然后思考: 1.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 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 2.从中可看出一家人的关系如何? 五、品味语言 说说下列两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民族领袖的决策会直接影响民族的发展,“我”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之间的分歧,会影响的是家庭的和谐,把“我”想象成处在严重关头的“民族领袖”,可见“我”那深深的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儿子浓浓的亲情。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赡养老人、教育好孩子,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孩子健康成长,确实几乎是全部,作者把它想像成“整个世界”也不为过,从中深切地表现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句中的“慢慢地,稳稳地,走得仔细”更是“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尽职尽责的具体表现。 六、小结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散步为切入角度,展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的和睦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课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它们形式整齐匀称,和谐流畅,强化了所表达的内容,很有特色。例如: l 运用对称的句式,句子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l 增强了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课文的题目“散步”用的好,也有人说,本文题目可以用“浓浓的亲情”,还有人说可以用“让爱住我家”。你有什么看法? 认为原题目“散步”好。虽然也可以用另两个题目,但以“散步”作题目,可以体现从一个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即“以小见大”,含蓄而简洁。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七、布置作业: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 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Tags:散步,教案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