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如切如磋 精雕细琢

日期:2011-10-31 22:16 作者:涂英 阅读:

如切如磋  精雕细琢

——《收集有效的信息——访谈》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改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云会中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云会中学(311107    联系电话:13989854206

【内容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和保障。本文以《收集有效的信息——访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改进为例,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设计依据和表述方法,期望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水平、切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展有所帮助。笔者也认为,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要想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成长,一要广开“眼”路,二要广开“言”路,三要广开“研”路,最后还要不断的实践与锻炼。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设计  改进

一、前言

201010月中旬接到区教研员许老师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希望我们学校能够承担区级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师资培训活动的任务,并指派一位教师承担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期指导课。

我校承担研讨课任务的教师是我区第一位获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级职称的教师,从事工作已将近11年了,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也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虽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有一定的基础,但正式走上讲台上方法指导课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怎么办?请教研员来听课指导,教研员很忙,没时间过来;向其他学校的同行取经,大家也只上过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的课;到网上搜索资料,只找到了陈伟强老师的《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联系导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感到很茫然,只得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成长工作坊求助。

过去上综合实践活动课,通常的做法是从教师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觉得比较好安排活动的内容来选题,如《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漫游云会》,这样上课较为顺手,也较为生动,上课的成功率也较高。但这次任务比较特别,教研员要求内容是“第二阶段  开始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方法指导,如果理论性太强,七年级的学生很难接受,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甚至会成为一潭死水。工作坊的老师们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难以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我们只得从学生入手,调查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最多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经过对七、八年级学生的摸底排查,发现学生问题最大的是不知如何收集有关的信息。因此,我们决定把研讨课的内容定为《收集有关的信息——访谈》。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有效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设计开始;而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和保障。面对谁也没上过的新课,要想成功,就必须先从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着手。

二、如切如磋,精雕细琢,确定教学目标

【情景重现】

经过对活动手册的反复揣摩,授课教师将“收集有效的信息——访谈”梳理为2块内容:

①访谈谁        ②怎么访谈

并制定了教学目标:

● 合力完善访谈计划的设计及访谈开场语的设计;

● 了解人际交往的常识,学会与受访者交流、对话及记录信息的技能。

【问题研讨】

工作坊成员在看到这个教学目标时,总有一些违和感,于是提出了我们的问题与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纵观授课教师所制定的两条教学目标,并没有把握住课程总目标的要求。

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要不要“三维”齐备?

仔细分析上面两条“教学目标”,“了解”与“学会”所表述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合理完善访谈计划的设计及访谈开场语的设计”则可以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能不能没有体现?

“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由此可见,我们在表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考虑并体现出“三维”,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不恰当的。

3.教学目标是否等同于学习内容?

“设计访谈计划”和“设计访谈开场语”是“收集有关的信息——访谈”的教学内容,授课者仅仅把学习内容当成教学目标,显得过于简单。同时,由于该目标没有相对明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表述,使该目标缺乏启发引导教学活动的功能。

【改进策略】

(一)如切如磋,寻找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无庸置疑,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达成”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如果这个依据都不明确,或不能准确把握,又如何能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呢?

1.正确理解课程指导纲要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

“依纲施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所说的“纲”,指的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它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自然是教学目标确定的最重要的依据。

仔细阅读指导纲要,我们发现与《收集有关的信息》相关的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有:

◎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 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 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 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 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与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 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准确分析学生实际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年龄、心理特点等,制约着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又一个重要依据。只有建立在学习者实际基础之上的教学目标才可能是科学、合理的,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均不适。

本课的学习者为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他们对任何活动都有兴趣,蠢蠢欲动,积极性很高。而且部分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确定了研究课题,制定好了研究计划,这为本课“收集有关信息”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但是作为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没有参加过研究性学习等类似活动,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若只是理论讲授,他们很难接受,也听不懂。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待人处事、与人沟通的经验。因此,掌握恰当的与人联系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及使用礼貌语言、肢体语言,表露谦虚的态度等,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3.精确把握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是确定教学目标的立足点

教学目标不是任意决定的,它必须立足于学习内容的系统分析上,做到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理清内容的基本结构。

“收集有关信息——访谈”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与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编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第二阶段“开始研究”第3节的内容。

“收集有关信息”是整个研究活动中最核心、最活跃的环节。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很有限,因此在根据事先制订好的研究计划进行具体实施时,收集第一手资料成为课题顺利完成的关键。那么如何收集有关信息呢?不同的课题收集信息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而访谈,则是社会调查类课题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因此,这是一堂中期方法指导课。对访谈对象的针对性选择、高效沟通、礼貌相处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使研究过程顺利。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不能只是讲授理论,流于形式,而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去体验、去经历,实现从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提高和行为的转变。

活动手册将“访谈”分为“设计访谈计划”、“访谈的过程”、“访谈记录表”三个部分。“设计访谈计划”即为访谈的前期准备,要求知道确定访谈对象的思路和原则、访谈前必须做好的准备,要求设计一份访谈计划;“访谈的过程”则要求掌握礼貌的会话方式和提问、倾听的技巧;“访谈级路标”则是对访谈过程中提问、倾听的反馈。其中确定访谈对象的方法、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访谈的过程是重点。

4.教学目标确定的方法

理论上是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再选择、分析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发现如果执教者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胸中无数就会感到设计困难。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设计两个步骤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目标:

1)依据课程指导纲要,对本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内容体系进行分析,列出预期目标;

2)以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年龄特点为一张滤网,去掉学生无法达到的目标,最后剩下的就是最终的课时目标。

(二)精雕细琢,斟酌教学目标的表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表述更科学、合理呢?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W.H.Schubert)将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归结为典型的四种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其中“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因此,规范的教学目标具体在表述过程中应当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方式、行为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主体意指“学习者”,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时,无论是哪种目标,在描述时应当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学生能写出……”,“通过……学生能体验……”,“学生能说出……”,“通过……学生能探究……”等描述。

2.行为动词要表明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达到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外显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例如,“说出”、“背诵”、“辨认”、“解释”、“经历”、“感受”、“交流”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行为动词,减少使用掌握、领会、理解等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三维目标”下常见行为动词表述一览表

三维目标

层次及常见行为动词

知识与

技能

知识

1.了解——说出、辨认、选出、举例、列举、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阐述、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检索、猜测、预测、推断、收集、整理等

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

技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拟订、安装、绘制、测量、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承认、接受、同意、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抵制、克服、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3.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行为方式表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教与学发生的前提条件,通常情况下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往往是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资源的使用,或者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发生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例如:“借助工具书,……”、“通过暑期社区服务活动,亲历……”、“在网上搜集资料,体验……”、“自主选择材料探究……”、“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制定计划……”等。

4.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最低底线,而不是个别学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

【教学目标的改进】

根据舒伯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种价值取向的理论,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表述方式,根据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本课程的核心目标,以“课程指导纲要”、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授课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又作了第二次设计和表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确定访谈对象的思路与原则,能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确定合适的访谈对象;

2.知道访谈计划必须包含的内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制作访谈计划、访谈记录表;

3.了解人际交往的常识,能够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与人交流;

4.知道访谈计划、访谈记录是课题的档案资料,有保存资料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掌握确定访谈对象的方法,做好访谈前的准备;

2.通过情景模拟,经历访谈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参与社会探究的兴趣,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3.进一步增强理解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劳动的意识;

4.增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念,体会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有人认为“三维”目标是“一体”的,不应该分开来表述。笔者并不认同,因为如若“一体”不能“三维”,又何来“三维一体”,既然“教学目标”可以以“三维”的方式来透视,自然可以以“三维”的方式来表述,这就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同一事物差不多。当然,在表述的时候,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分成三部分,而是混在一起写,也未尝不可。只是我们在表述“知识与技能” 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时候,至少应该考虑并体现通过什么样“过程与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如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作如下表述:

1.通过对具体问题情境的分析讨论,知道确定访谈对象的思路与原则,能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确定合适的访谈对象;

2.通过制定访谈计划的活动,知道访谈前应做的准备,体会充分准备的重要性,增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念;

3.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经历访谈的过程,了解人际交往的常识,能够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与人交流,进一步增强理解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劳动的意识,养成社会交往能力;

4.学会制作访谈计划和访谈纪录,知道访谈计划、访谈记录是课题的档案资料,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5.通过小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后记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煎熬,才终于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也许这个设计并不完美,也许一些人会嘲笑我们:“就这么点东西,还让五六个人花了一个多星期,效率也实在太低了。”但笔者并不觉得好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的作用,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

在我们进行《收集有效的信息——访谈》这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改进时,发现我们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时遇到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即如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即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才更科学、合理。

那么,面对新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实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呢?笔者以为:

一要广开“眼”路。既要多看、多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也可多看、多学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既要多看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例、实录、录像及课堂,也可多看一些其他学科的类似东西;还要多看、多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等等,以便厚积薄发。

二要广开“言”路。多与同事交流,多征求同行的意见。我们这次教学目标的设计就主要依靠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成长工作坊的力量,并注意分析、斟酌,力求博采众长。甚至还可以听一听学生们怎么说。

三要广开“研”路。从多角度、多方面研究教学问题,比如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的角度,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出、突破的角度,从教学语言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角度,从教学环节及承转的优化角度,从教学内容的密度和时间分配的角度等等;还可以通过做教学实录、课例研究等方式。总之,要勤于思考、分析、反思、研究。

最后,还要不断地实践与锻炼。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道路上,对于教师来说,教中有学,学是为了教,学无止境,应如切如磋,奋进不息;教亦无止境,应精雕细琢,进取不止!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全一册·第二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2

3Tags:如切如磋,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