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风,即班级风气,是一个班级内大多数同学表现出的共性倾向。包含情绪、言论、行动、道德面貌和作风等,而往往以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良好的班风是学习的保证。只有建立良好的班风,才能使全班大多数同学在班级这个集体中学习生活得心情舒畅。入校报道前的高一新生,他们内心都描绘有一个美好的高中学习生活蓝图,其中包括:严谨的教风和勤奋的学风,而更希望有一个团结友爱、促人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他们在内心中塑造了班级内的形象,包括同学之间关系,班主任与同学的关系,课任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同宿舍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桌之间的关系等。希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融洽和谐,同时希望自己在班级中、同学中、老师的心目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这些都为高一班风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客观条件。 高一新生入校后会面临好多新的事情、新的困惑,首先是远离亲人和熟悉的同学进入一个新环境,一切都很陌生。另外,大多数同学在初中都吃、住在家中,而在高中后却要吃、住在校,生活自理,感到不适应。其次高中入学后发现学校环境、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与自己设计的美好愿望有相当的差距,产生深深的失落感。还有,高中各科知识与初中基础知识之间有较大的梯度,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怀疑。这一切迫切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班风来对学生产生凝聚力,使学生很快从这些困境中走出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我对高一班风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班级建成一个温暖的“家”。新生离家来校,进入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一切都不适应,很需要有一个关心自己的“家”和“家长”,这个“家”就是班级,这个“家长”的角色就只能由班主任来承担。因此新生入学时,我首先仔细查阅每个学生的学籍档案,争取记住每个学生的一、二个重要特点,包括入学的某一科成绩较、,初中获得过什么奖励或表彰、是否为单亲家庭、独子或独女等情况,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在每个同学当面不经意地说出他们的特点,谈谈他自己的情况,这点对学生的鼓舞、激励作用很大,学生感到班主任是很关心自己的,是这个“家”的好“家长”,自己在班主任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产生与班主任的亲近感,为第二步工作的开展开了个好头。 第二、倡导良好的班风。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规校纪,向全体学生提出班级纪律要求。规章制度的学习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光荣传统、好人好事、校风、教风、学风情况,更向学生介绍近几年辉煌的高考录取情况以及学生在发展个人特长方面显着的成绩,讲清楚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都有耐于规章制度做保障。通过宣讲解释加强班风建设的宣传气氛,形成舆论,提高全班学生对培养良好班风的认识,自觉接受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思想意识中形成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好的班风形成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只有人人努力齐心协力才能形成良好班风,而这个班风又是实实在在对自己不可缺少,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无穷无尽的益处。 第三、培养班风建设的骨干。通过对学生档案排查摸底,确定出部分过去学习好、守纪律、热心为他人服务的同学作为培养对象,使这些同学率先接受班级管理的要求,成为班风建设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为大多数同学树立榜样。这个过程可分几步进行,第一次确定对象不宜太多,将其作为主要班干部成员的候选人,指导他们在开学初的许多琐事中表现自己,多为同学服务,多关心班级事情。这项工作需要班主任精心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对他们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不要错过,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以使这些骨干同学在班级中很快显示出来,树立他们在班级和同学中威信,而这种威信又能督促他们更进一步自觉自愿为同学服务,使这种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初步形成班干部成员良好的态度和作风。在开学后较短时间内,每个同学都会结识班级中的新朋友,形成新的朋友圈,此时的朋友圈对友情非常敏感,也非常珍惜。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主要班干部每人做好自己朋友圈中新朋友的思想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班主任安排并指导方法,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要将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良好行为带到朋友圈中并逐步扩大,最终在全班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 第四、班风形成和巩固。通过以上基本工作的贯穿实施,已经转入班风的形成期,即由开始少数同学接受制度到多数同学接受,这时的班风要求已成为大部分学生的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以及班级舆论的象征。此时,同学已不再对规章制度有心理上的压力,能够接受班级制度建设的要求。但是处于十六、七岁的高一学生,思想反复性、波动性很大,因此班风形成过程是关键时期,依赖于班主任长期督促检查,养成习惯使其成为自然。发挥班风的积极教育动能,使大多数同学趋向自觉性、稳定性。长期坚持要从纪律教育抓起,一旦纪律松懈,班风就会混乱,而混乱以后再次治理就非常困难。 高一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主要问题有:1、上课、上自习乱讲话。这种现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违纪现象。而这种现象一旦任其发展,形成风气,就有很大的破坏力,使班级混乱,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必须规定课堂、自习不准说话,上课和自习的任何说话行为都是不允许存在的,班主任在管理上不能心慈手软,网开一面。这个过程需要值班老师的管理,需要班干部的管理,更需要班主任勤检查、勤阻止,把讲话的危害讲清楚,把“讲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2、迟到、早退、请假现象。迟到现象主要存在于早操、饭后、自习、集会等时间,而早退一般存在于早操、集会、集体活动、清洁卫生等活动结束前。这种现象不是一天中突然形成的,而是首先在个别学生中出现,并且像传染病一样逐步蔓延、扩散。这种现象既影响班级的外在形象,更会对良好班风形成产生消极作用。对于像早操、集会、自习、上课等迟到现象,既要在纪律制度中体现,更要有检查、落实,班主任对各种迟到现象都应问清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目的要学生明白迟到会给班级带来不良影响,会对班风建设带来损失。而对活动中的早退现象,采用落实任务到人的方法,像卫生清洁,每组人员固定,工作职责明确,完不成自己的任务不能离开,杜绝早退现象。请假现象要从严掌握,有些学生会以自己有病、家中有事等理由请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学生请假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以核实情况。对于病假,要有医生的诊断证明,并坚持三级把关,从严控制学生的请假行为。 3、不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现象。对于作业,要求科代表每天收缴作业时检查是否交齐,如果缺交,一是问清当事人原因,二是报告科任老师,由科任老师催交,三是由学习委员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对作业欠交的学生逐个过问,找出原因,提出今后改正的具体措施,对几次出现作业欠交的学生与家长及时联系共同教育帮助改正。4、贪小便宜现象。学生中有时会出现丢失学习用品、饭票、现金等现象,丢失东西会给学生带来烦恼和不便,影响学习,还会对班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要先让学生尽量保管好自己较为贵重的东西。再则,在班内讲清贪小便宜行为的危害,小到会在小群体中被同学孤立,大到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用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约束学生,鼓励有贪小便宜行为的同学把拿到别人的东西悄无声息地放回原处,或者放到失物者能看到的地方。若班主任查清是某位同学干的,要在最小范围内解决问题,给该同学留有自尊,促其自爱。 第五、班风建设中注重差生的转化。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境界、个人修养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有少部分学生从过去就养成不受约束,不遵守纪律的习惯,在一个新环境中,这种不良习惯会在短期的潜伏过后逐步暴露出来,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对这些差生不严加约束,会很快对班风形成冲击,进而使班风建设工作倒退。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培养,我做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因为他们行为是长期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根本的转变。在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切忌简单粗暴,粗暴的批评不但不会有任何效果,而且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对立,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本学期有位同学几次被我发现自习爱讲话,于是在班级点名,批评了他的行为,由于言辞激烈,导致该学生在感情上与我对立,使对该生的教育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过后,我主动反思自己,找出问题的关键,主动找该同学自我检讨,说明自己由于工作方法的粗暴而使该同学的自尊受到伤害。学生被老师的真诚和大度所感动,也表示愿意接受教育改正缺点。在此事之后,我很注意教育方法,尽量找出差生在学习、纪律、仪表、个性等方面的闪光点,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不冷落的办法,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这种表扬必须是实在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虚假的客套话,让这些学生在表扬声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势。通过实施,感觉这是对差生转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六、科任老师与班风建设。班风建设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种群体行为,在这个群体中不能离开科任老师,而这种群体行为的组织实施,班主任责无旁贷。 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由于语言、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在较短时间内对科任老师的教学感到较难适应,出现厚此薄弱。若再由此产生对科任老师的不尊重、不信任,那将极大影响该科的教学活动。因此班主任要求学生不论上什么课,都要遵守课堂纪律,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起主导作用,但主体是学生自己,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奇迹。利用班会课,大力宣传各科任老师在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要求学生必须信任老师,尊敬老师。对于科任老师与同学之间出现的隔阂,班主任主动承揽责任,搞好协调沟通工作。 班风建设是一项群体活动,是班级管理的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多头并进、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Tags:高一,新生,班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