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最后会否变成全民赶考的盛宴? ■自主招生考试人数逐年增加,正常高考备考又该如何应对冲击? 进入4月份以来,参加自主招生的各大高校陆续公布加分结果。与以往5-10分的加分幅度相比,今年不少学校突然将分拔高到20分,40分,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自主招生大战的激烈程度。 其实这场争夺,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了。 2月份一个周末,越秀区某培优班王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却惊奇地发现,原本容纳93人的大课室一下子变得空荡荡,仅剩下37个学生———没来的学生都去参加北大、复旦、中大等“北约”13校联考了。虽然王老师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但今年如此多的学生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还是让他感到有点意外。 进入第九个年头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今年突然打破往年的沉寂,变得大热。据称,今年全国有近20万人次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自招也因此被冠以“小高考”的名号。九年以来,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打破一考定终身,引导中学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为预期目标的高校自考,是否变成另一场全民赶考的盛宴? 来自广州执信中学的赖绮玫同学已经参加过几场自主招生考试,她笑言,这样的考试就是一次练兵,自己的备考节奏并未因此而改变,“高考才是主线”。 不少同学都像赖绮玫一样,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他们都将其作用归纳为“保险栓”。从复旦“千分考”,到“北约”、“华约”联考,再至“理约”的笔试,穿梭在不同考场,成了许多考生2月里共同的行动“轨迹”。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几所重点中学了解到,执信中学有300人左右参加考试,几乎占到年级人数的50%;广雅中学今年由学校推荐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有 200人,加上自荐考生,最终参加考试约250人,占高中三年级人数的1/3;华师附中方面,学校推荐的有100人,加上自荐人数,约有300人参考,占高中三年级人数的60%。此外,由于今年考生可同时报考联盟内的2-3所高校,只要通过其中一所高校审查,即可参加考试,这也让报考的学生人数激增。 执信中学的高三级曹禹豪同学已经拿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也参加了“北约”联考,只因为他内心里仍存在着对国内一流大学的向往。在广州重点中学的高三班里,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仅有那些已经提前获得名校保送资格的特优生没有来凑这个热闹。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执信中学每年都会在开考前开一次家长会。该校高三年级长黄培英老师告诉记者,在这次家长会上,校方向家长传达两个观点,一是不要盲目跟风;二是要有选择地参加,即自己想读什么学校,而那个学校又有自主招生考试的前提下,可以报一至两所学校的考试。 与校方想法不同,更多的家长则希望能够让孩子多参加这些学校的自主招考,一位家长表示,虽然自己知道孩子最后也只能读一所大学,但还是希望能够多争取一点机会,一方面是练兵,另一方面也可以去碰碰运气。在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少参加了考试的学生也将自己的行为归纳为“趋之若鹜”,但他们称这是情非得已。 复旦的“千分考”试题一度在网络上疯传,“大蒜在中国的主要产区是哪”和“《天使之城》的作者是谁”等问题成了许多网友见面打趣的提问。对于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题目,很多同学都有不同的感受。 很多参加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都评价试题比平常备考的高考试题更灵活。赖绮玫同学认为,“华约”联考的数学题目“很可恶”。已经成功保送北大的李晖域同学曾经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的一等奖,他看出这些试题里不少都是奥数的“老面孔”,而对于一般的同学而言,即便是能够在学校里考出不错数学成绩的他们,却很难在这次考试中再次获得佳绩。 已经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的曹禹豪同学因为在高二的时候参加过美国的基础能力测试考试,记者请他将美国的基础能力测试考试与中国的自主招生考试进行下比较。 在曹禹豪眼里,这两场不同类型的考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他认为美国的基础能力测试中,比如自然科学科目更注重于广度,而不是深度;英语注重阅读;理科的试题也很简单,美国高校看重的是考生在考试之外的竞赛和试验发明方面有没有特别之处。与之相比较,“清华系”考试因偏重某一方面的人才,所以每科感觉都很难。而“北大系”则是文理科学生都做一套题目,对学生的全面性要求更高。记者了解到,曹禹豪能被斯坦福“看上”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化学竞赛、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上都有过精彩的经历。曹禹豪认为,中国的自主招生也可以学习国外知名大学录取学生的做法,不要一考定终生。 事实上,很多参加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都没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专门准备考试。因为他们意识到,“不知道从何准备”。但也有同学认为自主招生考试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化学科的提纲是按照全国考纲来设置的,广东的考纲与全国的有所不同,从而会影响到广东的同学发挥。 据了解,绝大多数重点中学都没有为迎接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而进行专门的备考。记者只是从广州执信中学了解到,有两名已经获得北大保送资格的“数学高材生”谭子豪和李晖域同学利用寒假里的四天时间,给班上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数学“补课”。为了这次补课,他们提前做好了讲义和备案,将自己在参加数学竞赛中积累的一些经典题型和经验与同学们分享。 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报名的程序还是比较繁琐的。在报名开始的时候,除了学生要楼上楼下地来回跑之外,很多高三级的年级长和学校校长的工作都因为得不停地给学生签名和盖章而被扰乱。 “08届的时候感觉挺好,那时候学校限制人数很严格,达不到这个层次的同学就不用操这个心了。”黄培英老师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在他看来,现在自主招生考试人数有点泛滥,甚至有点“变味”了,对学生而言,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他记得上一届有个学生报了很多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问其为什么要报这么多?学生答是妈妈让报的。看着自己学生不堪重负的模样,黄培英老师真想打电话给孩子家长,说干脆让妈妈自己去考吧。 然而,正当自主招生联考有扩张之势时,教育部谨慎地收紧了自主选拔录取政策,重申“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以内”。实际上,这一规定早在2003年便随自主招生试点同时出台,但一直未被强调执行。随着高校自主权的逐步扩大,这一“红线”逐年被各校突破。 广雅中学的一位老师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感觉到学校的高考备考节奏发生变化,但如果自主招生考试的人数再继续放开的话,真的可能会影响到学校的高考备考,这不仅给参加考试的学生增加压力,也给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带来压力。 羊城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广州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培训机构开始打出自主招生考试培训的招牌了。在广州许多重点中学年级长的办公室里,许多培训机构的材料和宣传单页雪花般地飞来。在黄培英老师的办公桌下,已经堆压了许多这样的宣传单页,他表示,学校绝不会推荐学生去参加这些培训。 广州立尚教育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大机构都嗅到了自主招生考试的商机,“但这个‘香饽饽’闻起来香,吃起来不容易”。她表示,因为没有考纲,也没有太多所谓获取“一手信息”的渠道,所以很多机构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自主招生的培训业务,但她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都很看重这个考试,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很快会成为一门生意,今年是第一次大热,明年会更热”。 记者也了解到,广州目前的辅导机构报出的“自主招生”辅导班费用大都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但学生响应的程度并不算热烈。此外,很多前来广州参加考试的省内学生也是和家长至少提前一天抵达广州,路费和食宿费用也要花掉一千多元。 声音 偏才、怪才? 高校自主招生是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机会,关键取决于往哪个方向走。其核心使命是为高校选拔创新型人才,这条路走对了,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储备,也会对中学的教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有些特别的人才通过一般高考的程序很难进入理想的大学,高校自主招生应该为他们开一扇特别的门,像有些有发明创造的中学生,像韩寒这样的人才,都应该是自主招生的对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偏才和怪才的成长空间并不大,但在任何时代、任何教育制度下,必然都会产生偏才和怪才,关键是要有个发现和培养他们的途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优惠加分? 自主招生考试应该变政策加分优惠为多元录取。依照目前的自主招生规则设计,学生先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通过考核,取得相关加分优惠,然后参加集中高考,达到高校的优惠录取条件即可录取。这种优惠加分,虽然体现了对学生高考成绩之外的其他素质的关注,但是,也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重要性。 把加分政策变为多元录取,则可以彻底改变这种分数观念。香港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就是如此,学校自主提出申请者的高考分数要求,然后根据申请者的高考分数、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表现,结合学校举行的面试考察综合录取。内地高校可以借鉴香港高校,与其在考前确定资格加分,还不如在考后综合评价。 ———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 掐尖? 自主招生考试现在被指责为“掐尖”,暴露了当前自主招生考试的弊端,即它的保守性。“掐尖”是懒汉式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挑选,这样的人才学校里大把,通过高考就可以实现选拔了。如果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但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被录取了,那么这个学生的“传奇”会成为街谈巷议的事,这可能会成为影响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事件。而现在的事实是,人们不相信“传奇”,只相信分数。如果自主招生考试背离了选拔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就失去了意义。 Tags:一言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