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财神》 穆青 周原 我们听说,扶沟县曾发生抢“财神”的事,情节非常生动。这次我们到了扶沟,就专门去访问了这个“财神”。 豫东地区像扶沟这样的地方,过去种棉花都是亩产几十斤,种植技术一直过不了关,棉花不是落铃就是虫害,结桃结得也不好。实行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扶沟县有这么一个技术员,他名叫刘凤理,是正规农业大学毕业的,过去很长时间说他走白专道路,批得够呛,实行责任制以来,它变成最吃得开的人了,到处去抢他,他到哪个队,哪个队的棉花就增产,而且一倍二倍地往上翻,社员很快就富起来了。农民把他的植棉技术传得很神,干脆不叫他技术员,叫他“活财神”。有一阵子农民抢得他不敢出门,只好到处躲。农民抢不到人就抢他的被子,说“我把你铺的盖的抢走,看你上哪儿睡觉!”于是,在队与队之间又发生了被子争夺战。从抢被子发展到抢“财神婆”--抢他老婆。农民说,有了“财神婆”,就不愁“财神”不回来。结果一两年间“财神婆”就搬了4次家。抢到“财神”的队,为了怕“财神”或“财神婆”跑掉,竟派上民兵站岗放哨。只要“财神爷”一起床,就把他的被子卷起来,放在箱子里锁上,晚上回来,再给开锁、铺好睡觉。那么多队抢一个“财神”,有的抢不到,于是又发展到抢他的徒弟,没多久,他的一二十个徒弟,全部抢光了。最后一个队实在抢不到了,社员不答应,说队长是窝囊废,没能耐,别人都抢到了,你为什么抢不到?支部书记、队长被逼得没办法,就去找“活财神”央求:“不管怎样也得给我一个技术员。”让他想想看,他还有什么同学,还有什么徒弟,哪怕路再远跑上一两天,他们也要把他请来。缠得“活财神”实在没办法了,说:“这样吧,我还有一个徒弟名叫高大套,就看你们要不要。”他们说:“只要有,我们就要!”他说:“这个人瘫痪,在家躺着,不能动,讲本事、讲能力都不差,你把他弄去还是能帮你增产的。”“中,瘫子我也要。”于是他们就弄辆架子车硬是把那个瘫子从床上弄走了。每天用车子推着他到地里来回看,指导社员伺弄棉花,好多人还跟着他学。一年后,这个队的棉花飞一样地上去了。农民高兴极了,开了一个大会,庆祝棉花丰收,奖励这个瘫痪的“活财神”。那一天,队上奖给他一身“的卡”,用红纸包了800块钱,作为他的工资,并说了许多感谢的话。秋收后,快过年了,就用车送他回家过年。刚送走,社员就问支书和队长,跟他说定了没有,明年还得请他到我们这里来,别叫人家给抢走了呀!支部书记和队长说,跟他说定了,他说“中吧!”农民说,这不行,这话是活的,要定死合同,保证一定要来。结果支部书记和大队长只好又跑回去,跟高大套说:“我们得跟你订合同,不然社员们不放心。我们心里也不安。”这样就订了合同。但回去以后,有的社员想,这还不行,订了合同,要是别的队不管那些,把他抢走了,合同有什么用?怎么办呢?干脆,再开上拖拉机,把人给接来,结果也没让人家在家过一个囫囵年;又把高大套给接回来了。 刘凤理在大李庄公社培养了20个农民技术员,如今这些技术员都成了农民的宝贝。也是被经常抢来抢去。抢得最紧张的时候,有一名农业技术员竟被锁在生产队的仓库里,这种抢“财神”的矛盾怎么解决呢?现在有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每个农民技术员同一个或几个队签订技术承包合同,保证每亩棉花生产150到200斤皮棉,超产部分要提成百分之一二算作奖励。刘凤理现在到了韭园公社,他正在那里同一个大队签订为期3年的粮棉技术承包合同。他保证3年后,这个大队亩产皮棉150斤,按人平均生产粮食800斤。 这几年,各生产队跟着刘凤理这位“活财神”,在植棉技术上学了几手的约有二三百人,如今这些人都被周围县的农民作为“小财神”请去了。他们的足迹已遍布45个县市。 看样子,农村几年来保留的传统耕作经验,正在被新的科学技术所替代。我国的农村继实行责任制以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技术改革的进程。广大农民在辽阔田野上发动的科学进军,必将对我国的四化建设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这是两位新闻前辈采写的报道,由新华社1982年11月18日电发全国,传播影响极其深广。此作成功的关键不是“写”,用文笔功夫对付这样的“小报道”,对穆青和周原两位大记者来说,简直太过容易。关键是两位记者有独具慧眼的新闻发现能力,并且能把这种能力转化为文字表现力――体现在整个作品的每一句事实材料的提炼功夫上。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体现出来的凸显各种事实材料价值内涵的水平,令人真切感受到: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变动结果、甚至每一句话,都具备了一种或多种传播价值。所以说,这是一篇把多种新闻价值集于一篇的报道,人们读完之后,用通俗话评价也就是:“太典型了!” 首先,是这篇报道的传播针对性:它适用于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转变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延伸。在中国,也只有10亿农民的观念转变,才能体现整个中国的观念转变。穆青和周原在采写此报道时,想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带来一种观念的巨变。所以,报道传播针对性价值很高。它尤其体现了普遍针对性价值以及较为紧迫的传播适用性。 其次,是报道的新鲜性:“抢财神”,把有知识的人当作财富“抢”,抢到手就是金钱,抢到手就是富裕。这恐怕是自有中国以来,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它发生在文化意识还很落后的农村,更令人猜想恐怕是一种“首变”。所以新闻新鲜性价值也很高。 其三,是作品中多层次体现出来的事物变动的显著性:这应该是评析的重点。两位前辈的新闻发现水平和提炼水平较多的心血是倾注在文字中,即对新闻事实显著性的“提纯”上,也是报道之所以会赢得人们共同感叹“事情太典型了”的主要原因。作品多层次反映出来的事物变动状态,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神!” A.技术员刘凤理从原来受压受气的地位,变成了农民眼中的“神”。这种变动的显著性用“翻身解放”来形容似乎还不够,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出现的“神变”。 B.技术员刘凤理的科技知识显示的作用也很“神”。他把知识用到哪里,那里的棉花产量就一倍两倍地往上翻;把知识的神功传给徒弟,徒弟们也同样“神”起来了,连一个瘫痪弟子被抬到田间地头,那棉花也同样要增产。 C.农民对科技种棉、对有科学技术的人,达到了“神信”的程度。作品又是特意在传播一种农村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D.观念的进步又推动了科学技术产生“神速”普及的效应。仅仅一年时间,从刘凤理一个技术员发展到20多名技术员,跟着刘凤理多少也学了一手的竟达到两三百人,从一个公社“抢财神”发展到“财神”的足迹已经遍布45个县。这是事物总的变动程度和总的变动规模的显著性。 E.作品用大段故事情节和细节材料突出了一个“抢”字,而这个“抢”的行为变动,在农民身上的表现又被作品聚焦提炼得“神”了!抢人抢不到抢被子――被子抢不到“抢”财神夫人――夫人“抢”不到抢徒弟――四肢健全的徒弟抢光了就把瘫痪的徒弟抢到手。其中,部分情节转折的意外性十分突出(显著)。比如:抢被子,局外人根本想象不出;“抢”夫人,编都编不出来;接着把瘫痪徒弟抢到手,简直是举世罕见!也只有农民,这些耿直、粗旷的人,才会演义出这一派“神抢神夺”的“神招”。也许有人说,是事实本身那么情节突出,记者照实记录,才自然而然出现了这么多转折的意外吧?不。没写过新闻和没写过好新闻的人,也许体会不到:此处围绕一个“抢”字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演变,原本并不是现实中很集中的故事情节发展线索,而是记者根据大量分散在各村各队的“抢”的共性表现,把其中体现“抢”的特征的事实通过聚焦,集中提炼出来,并且模仿故事情节演变,写出的一连串的真实的农民行为演变。记者的发现和提炼水平正是从这里体现出来,那一派“神抢神夺”的情节在作品中就是这样被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了。同时,这也是用一般作文方法很难分析出来的着意突出新闻事实显著性的传播方法。会读穆青、周原新闻作品的人,常常要感叹这是两位新闻事实的“提纯”专家,多么杂乱分散的材料到了两位大手笔的笔下,都会变得异常集中突出。接下来,抢到了财神的村队,如何保住财神,又是一道“难题”。作品在这一层次中,围绕“留住”财神,也同样有许多意外和精彩。尤其是过春节,刚把人送走,又要去签合同,签合同也不放心,干脆再把人从大年里“抢”回来。等等,令读者历久难忘。因此评价:此新闻显著性价值极高! 其四,作品在“抢”的情节和细节中真实地表现了农民的纯朴形象,多处农家式的语言和农民化的行为,提高了作品的生动性价值。又评价:新闻生动性价值较高。 Tags:财神,课文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