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建构道德价值体系,可以生成内在的激励机制。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是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深化学生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道德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道德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建构道德价值体系,可以生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可以促成元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的统一。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的实现不仅是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要形式,而且是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手段。建构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对个体道德的完善、深化学生职业道德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价值作为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是主体与客体有用性及其意义的评价。价值既是一种存在、一种动力,也是一种目的,它决定人的生活和行为态度。当价值存在通过人的理性把握而转化为观念时,就会以一种相对独立的要素并入社会系统的运行之中,发挥重要的导向功能,成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对一个人来说,价值观念不是孤立的,它是基于人的情感需要、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生成,通过行为得以表现。因此,不能把价值观念简单地、孤立地、片面地简化为道德价值、伦理、观念、信条,等等。价值观念、行为能力和道德情感是三位一体的,这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性选择。 道德价值是道德本质的真正体现。在道德领域,价值就是精神空间的取得及其被开拓、涵厚、化通的程度,也即是生命被整体提升的程度。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正如马克思所指出:道德是以“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①。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而旨在使人成为人。道德的价值基础在于人的精神的自由本性。 价值体系是由一系列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它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规范、价值信念、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等内容②。价值体系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方面。没有前者就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就不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因为确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价值实践与观念创新的依据;而没有后者,社会思想将失去活力和前进的动力,也就失去了新价值体系形成的条件。可见,价值体系是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价值领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显示了时代的进步。 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观念转型和市场功利泛化,传统价值与市场伦理、民族道德与外来观念同时作用于学生的价值心理,使个体的人格处于多变的、相互冲突的多元价值之中,再加上他们特殊的知识背景、人生经历及人格特点,其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强烈: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的神圣性受到冲击,使部分学生背离社会主导道德,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注重追求工具主义价值的实用主义,道德价值理想追求荒芜;传统美德被弱化,主导价值的统摄作用被质疑,职业道德缺乏内涵。价值的空心化不仅使得人文精神在学生群体中贬值,而且使其观念吸纳和创新的主体精神与批判精神失去了价值归依,从而加剧了青年学生的价值混乱趋势,也增加了新的价值体系建立的难度,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青年学生“道德重建”“价值重构”势在必行。 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在于用确定性的价值来消除“不确定性”的影响,克服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价值信念危机”和价值混乱,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目标与追求,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上,不仅对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确定价值追求奋斗的目标,确立评价自我、他人及社会的标准,确立努力的方向和选择的道路。 二、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是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深化学生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道德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人类的道德文明是在个体道德素质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道德创新和完善,进而形成和发展。社会道德文明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个体道德学习、道德行为和道德发展上。社会道德水平、道德文明程度的高低,从本质上取决于个体道德学习、行为、发展方式、能力等水平的高低。美德伦理学从道德源于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出发,认为道德的终极价值在于完善每个人的品德、实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者。其实,道德就其本质而言,既是社会关系的调节方式,也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方式和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道德价值取向既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又具有主观性、自为性。就当代中国而言,确立道德价值取向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和谐的社会发展和个人自我实现间确立一种平衡机制,实现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有机统一。 使人们获得道德价值,是道德教化的根本任务。“德性”是道德价值的实现。德性不是对社会现实的消极适应,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协调、创造和批判。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涵义是在德育论和系统论指导下,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遵循人的知、情、意三方面的需要,按照价值体系要素群建构起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即以真、善、美为价值内容的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体系。 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进行建构,旨在引导学生在继承弘扬传统道德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外来道德价值的合理成分,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构起职业院校学生主导道德价值,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获美的道德践行中构建完整的人格。 主导道德价值作为多元价值格局中对学生观念进行整合及引导的因素,相对于传统道德的习惯性和外来观念的自发性而言,是最具理性和自觉的力量。集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于一体的主导道德价值的建立是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内容的核心部分,因为主导道德价值是平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关系、校正价值观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是发掘、弘扬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防止转型过程中青年学生道德倒退和僵化的前提所在;是吸纳、内化价值移入先进成果,避免转型过程中学生价值混乱和偏激的有效手段;是维持稳定、有序的思想环境,保持社会价值体系活力与创新的措施保障;也是主导价值在“多元”之中保持“主导元”和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在建构职业院校学生主导道德价值时,要对传统道德和外来道德成分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应引导学生继承传统道德中的倡仁义、扬人道、讲诚信、尚礼义、重奉献的价值取向和“慎独”“自省”“感悟”“体道”的自我约束修炼方法;对昭示着现代价值走向的诸如主体精神、效率观念、平等思想、竞争意识等西方文明成果进行借鉴与吸纳,这些文明成果对青年学生人格的提升和灵魂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公民素养。 总之,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进行建构对于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追求,形成主导价值取向,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深化学生职业道德,提升学生道德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建构起来的道德价值体系同时是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的依据,为学生进行个体道德价值建构,将价值理念、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达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性自觉境地,即“道德自律”提供了价值标准,这对促进学生道德完善、塑造道德人格,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显著和深刻,各行各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只有培养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振兴民族伟业。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取向也日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主客体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使这些关系得到合理的整合,朝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始终是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集体和社会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唯一场所。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除了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道德不断地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外,还要从微观上、在具体的方法上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优化,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和完善,为学校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连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是新世纪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目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世纪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是道德价值对象性的“凝结物”,由此而产生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作为人们行为的“应当”的问题,也就是道德价值问题,就个人而言,它们构成了人的行为的价值指向或价值方针,就整个社会而言,则是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它们对于社会及其成员个人的道德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总则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上述这些为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政策、环境方面的保障。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个人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整个社会自由发展的前提。”“没有大多数个体的道德自觉,没有他们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就难以为社会有序运行提供道德上的保证,更不可能有社会道德的进步。”③职业教育担负的神圣使命决定其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一个“生物人”只有经过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正如鲍曼所讲的,真正的现代人不是单一的经济人或道德人,而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相统一的社会人。为此,职业院校应对人的素质中居核心地位的“道德”给予高度关注,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型劳动者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适应市场要求的需要。正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指出的:“如果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头脑而不培养其心灵,等于给社会培养了一个麻烦。”④技术知识的丰富并不能弥补精神的荒芜。人们高尚的道德行为、崇高的道德品质、完善的道德人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优良的道德传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在“应当”指导下,通过人们的道德实践所创造的道德价值。道德可以促成幸福美满的生活、公正有序的社会。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或国家对个体的一种规约和要求,也不仅仅是用社会性的价值标准去要求个人,职业道德对个人的要求最终应当是关注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道德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及其自身的这一价值目的,要求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当是一个能够充分激励价值创造、价值追求,确立更高价值目标的过程,是一个实现人的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为此,职业院校应通过建构学生道德价值体系,致力于对独立、求新、平等、诚信、互信、竞争、效率、法制、自主、实干、公平、勤劳等道德价值的建构,并通过赋予价值新的内涵,使学生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吐故纳新,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整合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理性,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ianxia.com] Tags: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 |
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