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日期:2008-12-29 10:11 阅读: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按照中央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使高校德育工作不断深入,跃上新台阶。文章指出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策略,供广大德育工作者参考。  
  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的德育工作。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针对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继承过去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求新思路、新方法,把《意见》精神和高校的实际结合起来,扎实工作,创造性地落实,使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新的形势,既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舆论环境和条件,创新的广阔天空和舞台,也提出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德育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德育认识的偏颇与认识和实践的脱节仍然存在
  首先,对德育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有的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改革开放,德育与发展经济、经济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认为新的形势强调德育不合适宜。有的认为专业学科教育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因此,把德育工作看成是一种消防手段,形成了“应急——加强——放松,再应急——加强——再放松”的恶性循环。其次,有些德育工作者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只停留在理性认识阶段。喜欢“闻风而动”,满足于一时的轰动效应,常在表面上做文章,沉溺于搞形式,摆花架,而未落到实处。当然某些高校及领导者从理论上也认识到德育的首要位置,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把这种认识付诸实践。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投入的不够,使德育工作在有些学校,依旧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这些都严重影响德育的落实。
  (二)忽视德育教育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首先,纵向联系差,表现在德育教育的层次性不明,渐进性不够,没有注意到不同年龄层次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的差异性和相继性。一些学校把总体德育目标与阶段德育目标混同,或者以总体目标代替阶段目标。其次,德育的横向配合不完善,没有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整体育人格局。没有寻求一种有利于三者相互衔
接、相互补充的一体化模式,出现“学校小气候”挡不住“社会大气候”的情况,从而抵消了德育效果。再次,学校内部,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其它教育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除德育课外,其它学科往往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没有真正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另外,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条块分割”和“两张皮”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淡化了德育意识。主要表现为抓管理只管教育和管理,抓教学只管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不管不问,甚至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也懒得管,服务人员只管服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没有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合的整体育人体系。
  (三)德育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从德育教育的内容看,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课,这些课程在内容上相对陈旧,老化,而且抽象笼统,缺乏意识,新概念、新事例,脱离社会经济发展。从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看,教育方式,还处于封闭或基本封闭的状态。主要依赖于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来进行。德育训练方法也只注意消极防范,把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养成良好习惯上。使德育教育处在“老、空、闭”的状态,并没变成学生内在的德育行为能力。
  (四)德育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德育一直存在严重的“以教师为中心”倾向,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听话,并把听话与否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实际标准。而在现代德育工作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改变传统德育强调的外在控制、教师为主的旧观念,提出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尊重、信任、关爱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以往更多地关注道德结论“外”灌注,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建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提倡双向交流,平等讨论。以上是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我们改进和提高德育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提高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路
  (一)学校上下要进一步端正认识,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首先,要把德育教育工作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认识。高校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文明程度,社会风气的好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纠正和防止把德育变成“软”任务,片面强调文化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状况。其次,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前提下,强化党政共管体制,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教育管理模式。设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各德育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构成的德育工作委员会,从整体上规划德育工作,强调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好“三育人”,变“条块分割”为网状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为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创造
物质条件,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首位来抓。
  (二)要加大德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开展丰富的教育见习活动,加强职业道德训练
  当前高校的德育课程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因此,重视德育课程对学生思想的熏陶作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训练。一方面是要开展各类教育见习活动,见习是培养合格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教师角色的探索与思考,学生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问题的出现,思考,直至问题解决是学生精神境界提升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训练,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承担起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光荣和神圣使命。在职业训练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的具体要求,这样,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实践,逐步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性、目标性和整体性
  在进行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全方位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内容、目标,分层次进行。低年级要重视公德和法律教育,教会学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高年级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教会学生做有益于国家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前后相继,循序渐进。其次,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科,每名教职员工和每次工作的德育作用。第一,强化各学科的德育功能,进一步加强“两课”教学的改革,切实实现“两课”,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同时,在各学科专业教学中,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努力挖掘出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思想教育。第二,教育以班主任为首,任课教师、教学辅助人员与其紧密配合的责任制,把学校的可有人员都置于德育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第三,学校党政、工、团、保卫、后勤等各部门都要把德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学校上下都围绕着“育人”这个主题,按照既定的目标去实施教育,按相同的要求统一行动,就会形成群体合力,出现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的局面,真正实现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四)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教育方式、方法
  从德育教育内容看,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传统教育的同时,不断增添一些市场经济、国际时事以及人文科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热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并在学理论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看,必须由过去的封闭式、单一式教育变为开放式、多样式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理论灌输会使学生感到与实践有差距而难于接受。因此,在教育方式上,首先,强化实践教育。要坚持课堂与社会,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德育教学计划中,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的社会实践
课时,充分利用课余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实践,并不能流于形式,应具体规划、落实,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真正了解国情,贴近工农,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其次,应加大德育舆论宣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针对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英模报告会、知识讲座、读书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等等、丰富德育内容。寓德于乐,寓德于教,寓德于管,寓德于学,在全校形成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完善人格,提高觉悟,并实现自我教育。
  (五)坚持德育教育与学生内在需要相结合
  在德育教育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定期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制度,对学生的思想走势有清醒的认识,并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成才与愿望之间寻找结合点、切入点。从而调动德育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乐于接受教育。
  (六)不断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一个学生德育状况如何,对于德育效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从多方面,不断优化校园德育环境。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严谨求实、求实创新的校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学风,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最佳载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筑了特定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学生。学校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把师德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之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对提高师德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新型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再次,加大物质投入,营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环境。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精心设计、布置的校园、教室、宿舍和食堂环境,它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七)建立科学的德育功能评价机制
  笔者认为学生工作者最难量度的就是德育工作的绩效,如高校学生一年一度综合测评德育分比值的确定即是如此。德育功能的发挥效果体现在德育受众即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而功能发挥的具体多少程度如何无法一一简单量化,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德育功能评价机制。把握好这一点,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独求单一的效果如何,而是要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出德育功能的隐性作用,以复合多样的教育效果来综合考评。
  总之,高校应根据党中央德育意见要求,结合高校实际,认真研究和探索,把握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德育教育,努力开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Tags: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