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我们一直在努力

日期:2007-5-8 18:59 阅读:
  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和校长负责制的推行,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校长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有专家认为,从“八五”的任职培训、“九五”的分岗培训到目前“十五”的专题培训,“十一五”的校长培训应该是研究型培训。虽然目前校长培训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正因为有了问题,才有了发展的契机。为提高校长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些校长培训机构和主管部门对校长培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从有了校长论坛,我的生活就多了份牵挂”

  “自从有了校长论坛,我的生活就多了份牵挂,每天不上来看看心中就会有不踏实之感。休息日来不了(家里没电脑),心里就像失去了什么!”一位黑龙江校长如是说。黑龙江基础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以论坛形式,对校长进行网上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突出表现为:校长从以前的“让我学”变成了现在积极主动地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兴趣浓厚,讨论的话题从古到今、从理论到实践。日发帖量在150条左右,校长的日浏览量在200条以上。

  2004年秋,黑龙江省基础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以“校长发展论坛”为载体,对省市级骨干校长进行集中培训。该论坛从四个方面建构:专家谈校长发展,官员谈校长发展,培训工作者谈校长培训,校长自身谈校长发展。对同一问题,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诠释,给校长们以宽广的思考空间,校长们反映效果不错。参训校长普遍认为这样的培训真正让他们长了见识,换了脑筋,应该多搞。一位农村校长说:“做校长11年来,我亲身感受到农村教育经费紧缺,资源匮乏,师资薄弱,生源减少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今,又面临税费改革、体制转轨、课程改革,深感困惑无奈、力不从心之时,参加了此次骨干校长培训,听了专家短短7天的讲学,似有拨云除雾、柳暗花明之感,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校长论坛”是带有民间性质的校长培训组织所尝试的一种培训形式,对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和信息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正规校长培训组织和形式的有力补充。除了“校长论坛”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民间校长培训团体,如“山西省中学校长协会”,“贵州省中小学管理协会”等,他们都定期举行研讨会,进行交流与探讨,让校长们在对话中激发思维、分享经验、探讨问题。“贵州省中小学管理协会”成立以来,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将接受培训而且培训合格作为入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把培训与经验交流及研讨作为主要业务内容。几年来,在协会开展的各项工作中,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举办了六次学术讲座和四次中小学校长论坛,共1000多人次参加活动,协会逐步成为全省中小学校长交流经验、探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舞台,同时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为中小学校长终身化学习找到一条新路。

  向“问题”靠拢,向“实际”贴近

  传统的校长培训,主要以听讲座、听报告等培训方式为主。专家深奥的理论讲解可能令校长们激情澎湃,但是总使校长感到距离工作实际有距离。许多校长培训机构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下一阶段校长培训应进一步突出“问题”意识,进一步贴近校长的工作实际。

  厦门市教育学院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问题—小组”校长提高培训模式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果。“问题—小组”学习模式的设计包括专题讲座、小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考察与成效反馈四环节。专题讲座是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亟须解决的观念和管理中的问题,为了配合“问题—小组”的专题研究而开设专题讲座,目的是为校长深入研究问题做好理论准备。在听取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学员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按照相同或相近的原则自主地组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课题研究。其中,小组集中学习时间为10天,分散在一年以内。小组和个人的具体研究内容、计划、过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由小组和个人自主确定,经过小组研究,培训单位审定之后执行,教师为小组研究提供指导、检查等。同时,为达到“以学促变”的根本目的,由相关部门要求学员培训回校一年后,须上交培训成效反馈材料一份,并申请培训单位对其进行考核。这一“问题—小组”学习基本由教学单位组织实施,而校长培训成效的鉴定由教学单位与市行政部门联合进行。

  湖北教育学院为每期校长班确定两个到三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围绕重点解决的“问题”精选理论性专题,强化政策性、操作性问题,突出“小班化”的专题研讨和校长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好地解决了校长们“想学的学不到,学到的用不上”的问题。校长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共同语言多,针对性强,解决问题的效果好。

  针对性考察,在具体情境中提升自我

  参观考察,是传统校长培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培训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辽宁省改变以往考察时一味追求到大城市、名学校去取经的做法,到与本学校各方面实际情况相差不多、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可借鉴的经验的学校考察,或按校长职责不同,考察具有特色的学校。铁岭市在组织教育考察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校长班,选择相应的考察学校,如正职校长考察被誉为我国教育两大现象之一的衡水中学,教学校长考察大连市课改实验区的4所中学,村小校长考察时把村长及村支书请到学校跟随学习考察,使村干部切身体会到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与短时间考察相比,浙江省宁波市则积极组织校长进行长期考察培训,组织开展了初中校长的分组易校蹲点活动,对150名初中正职校长、230名初中副校长进行易校蹲点分组,并制定了《初中校长易校蹲点规定》,就易校蹲点的组织、任务、要求等做了具体规定。同时,利用外地优质培训资源,组织校长异地培训,积极选派优秀校长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挂职锻炼和培训。

  想校长之所想,急校长之所急

  一些省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培训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福建省在培训班级管理上,实行按牌就坐,这既促进了校长相互认识,也方便了班主任考勤。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区人口较分散,有些小学地处偏远,将校长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一是比较困难,二是加重校长负担。为此,该县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采取分片集中,送教上门的培训方式对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干训教师深入到偏远乡村,在条件非常简陋的教室,有时甚至是在校长家的炕头上将新的理论、新的信息、新的观念及时提供给校长,完成了培训任务,保证了培训质量。

  辽宁省辽阳市市内四区学校较少,单独开办培训班规模较小,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节省时间和培训资金,该市四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起来,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相互交流办学经验,联合使用培训资金,聘请知名学者到本地讲学,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此外,在培养对象选择上,也在进行着不断拓展。如厦门不仅培训在职校长,而且培训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不仅培训公办学校校长,也培训民办学校校长。云南省在优秀校长培训的基础上,也在加强贫困地区校长培训、义教工程校长培训、国际交流校长培训、省州联合校长培训与SDP校长项目培训,扩大了校长培训的覆盖面与受益面。

  “菜单”呈现,让校长享受美味的培训“大餐”

  为了充分发挥参训校长的主体性,增加他们的选择余地,一些省市开展了“菜单式”培训。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在省级校长提高培训中,采取“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菜单式培训模式,并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其具体做法是:

  公开招标,择优上岗。在培训内容和组班教师的选择上,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校长需求选择专业目录,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这一目录,向所有愿意并有能力完成组班任务的教师公开招标,并要求参与招标的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向专家小组提交教学计划,并回答专家小组的提问。经专家论证后,择优上岗,开设主题(专题)。

  自主选择,主题组班。教学计划通过后,列出本年度培训主题(专题)菜单,向校长公布,由他们自主选择当年所要参加的主题班。要求校长在“十五”期间每年必须接受60学时的培训任务,同时对必修的内容由校长自择时段参加培训。

  多次回归,滚动培训。这种“主题组班、自主选择、滚动培训”的模式,不仅能满足校长的需要,提高他们参训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自择时段,较好地解决了校长培训中的工学矛盾。通过四年的实践,培训班学员的满意率达85%以上。

  在“菜单式培训”方面,四川教育学院也根据承担教学任务的导师的研究特长以及研究成果,拟定出不同的专题,经过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分析以后,拟成“菜单”供培训学员选择。2002-2003年,四川教育学院开设“学校管理中法学问题研究”、“学校诊断与学校形象策划”、“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新思维”等8个课程“菜单”。每个“菜单”都附有研修目标、主要内容、主要研修方式、指导教师概况、每个课题的培训人数和要求等。这样,校长在选择“菜单”时就有了针对性、可比性,在培训目标中校长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以上所谈的问题与经验只是记者管中窥豹的一己之见,在面向“十一五”的校长培训中,校长培训的基地建设问题、培训师资与培训管理队伍建设、校长培训的内容与模式、校长培训质量评估和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还有很多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去提炼。
Tags:我们,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