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学校管理的新视角——知识管理

日期:2007-5-8 18:59 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唱主角的新时代。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来了新的重大的课题,学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要求。20世纪末,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思考的方式与背景,学校知识管理真正的本质应当是对信息与人员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从而提高管理绩效。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学校知识管理(以下简称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学校总体实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体现了未来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本身有其不同于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识管理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学校中的教职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有用的知识的能力,即他们是学校创新的主体。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就显得异常重要。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虽也强调精神激励,但更多的是物质激励。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尤其重视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精神激励,即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教职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对知识分子来说,精神激励尤为重要。

2、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未来知识经济下的学校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力和创新力,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学校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教职员工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给予鼓励。

3、知识管理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在学校中,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组织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而这种重要性就体现在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上。学校要有效地管理知识,需要高度重视拥有和培育大量新型知识人才。学校教职员工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分享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化和软件系统实现。对于隐性知识,除了重视教职员工自身的潜能发挥外,学校更应重视人才智力的高效能发挥,进行大量创新。总之,对知识的重视,使得学校作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要求教职员工不断地获取知识和自学成才,发挥知识团队的整合效应。

4、知识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与传统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管理强调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成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教职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全面地影响着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集体效力的发挥。

5、知识管理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相适应,学校知识管理需要有新的领导公式,即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领导层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扩展成员的能力。未来学校领导应是集体领导,集中教职员工的智慧、统一教职员工行为的领导,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6、知识管理重视社会整体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在追求学校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还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成长壮大的。学校要适应社会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中更强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超前领先和开拓创新。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希望他们能够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案,使他们成为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推动器。所以,教师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持续不断地积累起了丰富的课堂经验。学校不仅要推动教师不断地开发新知识、积累新经验,还要保证这些新的隐性的经验能够共享,而以往的那些传播方式已经不敷应用;与此同时,学校管理还必须确保教师知道新知识在哪里并在需要时可以在某一地点获得,并要支持学校从外部获得新知识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要确保新知识能够在学校内部迅速地扩散,以此来促成显性知识的传播与转化。知识管理为我们达成以上的目的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意识到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知识交流畅通,其目的是激发在学校中教师在吸纳与整合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所以说,学校知识管理真正的目的就是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增强学校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且提高学校的教育绩效。学校知识管理的最终结果是将学校转型为知识型组织,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知识实施体系和管理模式。以往学校管理对象系统中的“组织”,侧重于职权、职责、上下级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组织机构,集中体现为“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强调教职员工为学校服务,缺乏灵活性,缺乏终身学习与共同学习,使学习与工作分离。这已完全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学习型组织”、以知识、技术和专业人才为核心的简约型结构取而代之。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自己当作人员、财务等的管理者,更要把自己当作知识管理者。

知识管理作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正日益受到时人们的关注。知识管理对于学校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有利于加强管理者的危机意识。主要表现在: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时间的价值变得日益明显。谁创新快,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谁创新慢,谁就将被排挤或淘汰。这在客观上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危机意识,树立“不创新,就灭亡”的观念,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把自己置于危机管理之中。其次,与传统管理容易出现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之类的短期行为相反,掌握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使得管理者懂得怎样负责任地工作,统筹兼顾,减少短期行为,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学校管理工作。

2、有利于提高学校工作成效。主要表现为:首先,知识管理强调集中教职员工智慧,发挥集体力量来齐心协力管理学校,这样就能有效在减少少数领导因长官意志做出盲目性的决策而造成的工作失误或短期行为导致的损失。其次,知识管理要求学校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并根据自身特点迅速做出调整以致更改,保证在外部环境有利于发展时,学校能及时采取加以利用,而当环境出现不利因素时,学校能灵活有效地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3、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特色化。主要表现在:其一,知识管理要求重视学校独特的组织文化氛围的建设,强度学校应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去寻找。创立一种适合本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即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提供了保证。其二,在学校管理系统中,管理的客体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整体素质较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强的人。面对这一特点,知识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每一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校发展特色化成为可能。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与策略

学校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实施与策略在于建立激励教职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学校创新和集体创造力。为此,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与策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责任,调整结构,强化知识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影响知识管理成效的关键之一,是选任负责推动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人员。学校应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学校知识管理事务,担负实施知识管理的职责,从而大多使有专门的组织或人员负责统筹与协调此项工作。但实际上,好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科研部门,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在教务处,造成了职责不清,措施不力。即使设有科研部门的学校,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做的都是一些评比、检查性的工作,且部门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其实,科研部门的人员应该是专业人员,他们拥有知识管理者、知识长、知识改革者等多种职称,肩负规划、实施、评估、研究、教育等多项任务。

另外,传统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极不合理,教职工与领导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差别。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要通过逐级汇报,不能超越。知识管理要求打破这种设计,建立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型学校组织结构,任何一个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直接传输到学校管理领导那里,从而建立有利于学校所有成员之间进行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学校知识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理念,而且也是一项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工程。因此,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建立直通车式的组织结构,重视和采纳成员的意见,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知识管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学校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

2、创造条件,建立设施,促成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吸收

学校发展要依靠显性知识,所以学校知识管理首先是工具性管理层面,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好基础设施的网络。比如说建立教育资料库、形成教育知识网络、与高等学校保持合作与信息交流等。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个人电脑成为信息形成、处理、发布和传输的主要角色,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及协调合作的水平,使众多电脑组成的网络得以在各种活动中完成最佳媒体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互联网,进行网络化管理,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物质基础。

为将显性知识转化吸收成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学校知识管理可以捕捉和整合新的显性知识,如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技巧等等,然后通过演讲、会议等形式传播显性知识,使知识在成员中扩散,将其纳入学校成员的思维、文化规范、学习等领域,成为组织和成员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将所得的新知识通过反复地实践、行动、学习、培训、练习等而使其逐渐具体化为隐性的知识、系统的知识。

3、营造氛围,建构生态,加快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

教师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使其取得良好教学绩效的支撑,学校知识管理不能流于浅层技术的运用,应当致力于促成组织成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在一个知识主导的社会中,个人和少数人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使知识发挥它的最大效应。那么怎样使教师的隐性知识得以传播和交流呢?我们可以通过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或学科会议、教学研究室的交流等正式的对话形式,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对话机制,如网络、人际对话等,还有如“师徒式”的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等活动来使知识得以共享。

需要指出的是,知识管理强调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是组织成员皆具加强与完善知识管理的信念与价值观,并为之承担责任和义务,进而塑造起的共生协同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加以控制的工具性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因此,在学校知识管理中,要真正形成一种有利于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协同模式,仅有技术支持系统更新、组织结构再造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关键就是管理者与相关的主体共同创建一种以创新、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内涵的组织文化。激发教职员工的创意是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这必须成为学校领导的共识。学校领导应在教职员工有了工作成绩后给予必要的庆祝表扬;应想方设法使教职员工把学校的发展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送表现优良的教职员工出去进修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教职员工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激励他们不断创新。

学校应采用多种领导形态,使学校成员负起自我领导的责任,树立自我负有学校知识管理职责的信念。学校管理宜利用多种途径和时机在共同的实质性的活动中,提供学校成员共同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的意愿和经验、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共享的信念,从而建立起协力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形成一个强烈地鼓励教师进行交流的组织文化环境,为推动学校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建立统一、和谐的管理生态环境。

4、加强联合,增加交流,促进校际知识的互动与整合

学校知识管理必须突破一种偏见,即认为知识管理仅是自我组织的知识管理,只强调在本校内部下功夫营造知识管理体系。事实上,知识管理不仅专注于营造本校内部,更重要的是要整合本校与外部环境及社会群体互动而形成的“知识联盟”。

对学校来说,首先可以将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互动的强劲学术背景。其次,可以建立与同级学校间的互动整合,建立“知识联盟”,达成校际间隐性知识的共享。在这个联盟中,鼓励创造良好的成绩;提供专业训练的机会,促进成员专业的更新;从而促进联盟内部形成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的氛围。而且,这还形成与单个学校内部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的教育管理形式与技巧。

但是,知识的交流常常并不总是要求一种监督或管理体制,在自愿结合的组织中知识的交流会更加畅通。学校知识管理也可以尝试建立由具有共同学习与提高要求的成员组成的团体,创造一种自发的以“发现学习”为方式的联合体,如可以以网络为交流工具。学校管理者之间也可以建立以探求改进“学校知识管理”为目标的团体,彼此协作、互动、共同创造与革新,比如说可以选拔优秀教师进行校际间的知识交流。事实上,不仅课程经验、教学经验甚至管理知识也可以在学校之间交流。这种协作可以帮助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创业关系和革新精神。

总之,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管理的新方向与新模式,而且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学校管理尚属尝试阶段。在理论上,与学校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讨论;在实践上,学校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与模式也还没有实例性的案例。但知识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现代学校管理对象新论》黄兆龙 教育评论 (2002年第3期)

《谈学校管理中对人员管理的几点看法》

栾志纯 教育探索 (1996年第5期)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远程教育中个性化资源库的建设》

李宝敏 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10期)

《知识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 庄西真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知识管理与创新》 侯贵松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Tags:学校管理,新视角,视角,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