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困惑与思考

日期:2005-12-26 23:03 阅读:

摘要:  本文从当前出现在一些青少年身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道德价值观的变化方面试着去从环境和心理两个方面去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环境    旧道德     新道德

 

回顾以往整整十六年的教学,面对不同学生,变换的工作环境以及日益变化、不断更新的教材,总感到自己惟有不断地自我充电才能与之相适应,才能胜任起育人这一个神圣的使命。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日益强大和富有,在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以前人们从未思考过会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正在转嫁到孩子们的身上。面对众多的“问题孩子”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众多问题,身为老师同时也身为父母,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的教育中肯定还缺少了什么!

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及蒙台梭利的教育法来看:环境首先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我们把它分为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在我从教十几年里所面对的学生,他们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青少年们接受教育之时,国家正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到深入发展,20世纪为了使工业不断升级,为了使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教育上重理工、轻人文、使数千年来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完全改观,我们为了克服贫穷,为了赶上先进,追求经济成长遂成为最高的价值,学术与教育都被纳入讲求功利、讲求速效的目标之下,还有多少人肯去思考人生意义等严肃的问题。这一阶段,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对政治的狂热变得更加冷静,更加现实,进而转向对个人成功、金钱的追求。年龄大的人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而对年轻人而言,新观念的形成则无需经过多大的努力。这一时期的中小学生,心中不再有我们以前那个时代的心中偶像或英雄人物,他们从没有听说过“融四岁,能让梨”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也不再崇拜像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的英雄,他们的偶像大多数是歌星、影视明星,这当然与社会风气有关,例如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标准,以前是一切以政治为标准,是否革命,是否追求所谓的进步,是否与统治者保持一致……但现在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越来越落实到是否能挣到钱,能挣多少钱上。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环境的滋养下,变成了“无根的一代”、“失落的一代”。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除了教育之外,社会的宣传作用,那些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对这一代青少年的人生观形成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我们每天看到的和听到的,除了广告和国家领导人之外,就是歌星、舞星、球星、影星等明星。他们给人们的印象是工作条件好,挣钱多,又有大批的崇拜者,当然会有许多孩子希望将来成为这样的人。以前的学生的理想是要当科学家,因为科学家比较受人尊敬,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数希望自己日后能成为明星、老板,或者能踏上仕途,显而易见,这些职业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而正是社会上的人们对金钱及物质的崇拜影响了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的择业态度。

电视及家庭影院的普及,不仅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影响了我们吃饭和作息方式,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把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交给了电视。有关孩子们花费在电视上的时间统计会让家长们大吃一惊。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在看电视,别的什么事都不干了。例如不看书、不学习、不锻炼、不思考、不培养兴趣爱好、不和朋友玩、不学习新的技能、不和家人谈天等等。而上述活动对形成发展儿童的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孩子们不看书不思考,他们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获得道德价值的途径,失去了养成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的机会;不和朋友玩就失去和别人分享快乐、痛苦的机会;不和家人在一起谈谈,就会缺少交流,情感生活可谓一片贫瘠。看电视代替了阅读,图画代替了文字,看文字哪有看电视与卡通连环来得简省直接呀!谁耐烦去看那厚厚的原著呀!谁耐烦用眼睛接触文字、再用脑子将文字转换复原出画面呀!

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似乎已经失去了悠闲和宁静,只有快速、紧张与简省。车子代替了步行,快餐代替了自家做饭,电脑代替了记忆,书刊上的理论代替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更为直感,充满了画面、事件与信息。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接受代替了思考。渐渐地不知不觉中也就失去了思考的欲望、习惯和能力。

大人与小孩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大人知道事情的好坏,而小孩不知,但电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孩像大人一样越来越熟悉同行恋、乱伦、滥交、通奸暴力以及虐待狂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而由此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如:1/ 孩子们尝试使用暴力或犯罪去得到他所想要的,女孩像男孩一样——看的暴力电视越多,行为中就越多表现出暴力倾向。2/ 认为生命就是享受。孩子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看电视,结果他们不想靠努力思考,刻苦工作,培养能力而获得幸福。3/ 给孩子以误觉。电视广告不断地展示给孩子们多式多样的物品,孩子们误以为一旦拥有这些东西,就会获得快乐和幸福,别人有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得到……

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电视,孩子们受到的不良影响来自多方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此过程中,电视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一方面电视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而另一方面,父母们获得的帮助确是越来越少了。随着单亲家庭数量的增长,所有的工作都落到了父亲或母亲一个人的肩上,甚至有的离异夫妇任何一方都不愿监管孩子。而不久前的过去,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是大家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对孩子起着监督作用。父母们获得的帮助越来越少,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许多因素与他们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同龄人比父母更为有力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

由于以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代人(包括儿童和成年人)形成了与以往“旧道德”有别的“新道德”,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和自我放纵,强调及时行乐。道德观下降的许多危险信号表现为: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校园暴力和破坏行为,孩子间的粗暴行为,作弊,以自我为中心以及青少年性行为等。另外,部分学生在人格上存在着一些缺陷,表现在: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过分看重自我,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概括地说:他们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

认识了青少年道德发展期所形成的道德观极其表现,我们就能够思考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来想办法帮助解决。

从众多的教育类书中,都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作为中学教育,我们得从实际出发,碰到实际的情况,一边反思,一边研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时刻积累。

首先,反思道德教育历程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育被一些教育学者概括为:小学“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初中“要做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高中明白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大学则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毕业后进入社会才开始学习怎样做人,其内容脱离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文道德教育内化的规律本身。另外,多年搭建的高调道德教育框架----道德功利化、树立道德偶像、将部分道德选择神化,这些使得道德选择脱离了日常性,成了非常态的教育,道德教育应从“高调教育”走向“平民教育”。

在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的墙上贴了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该学校的校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写上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时候,他回答说:“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具体知识入手,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吗?”。在美国,一个小孩的爸爸摔断了腿,这孩子把他送到了医院,后来接受了总统颁发的奖章。而在我们以前的宣传机构看来,儿子救爸爸是正常的,不论付出多大努力都是应该的不值得表扬,也绝不会有人为此给他发奖章,其实这是虚伪。

其次,探索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模式

1/ 我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一代的青少年基本上是麦当劳的俘虏,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征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母都是“文革”中过来的,传统的文化在那个年代被切断,断代从那时起就已经注定,所以,找回我们丢失的中华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从文学史上看,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的比例是2000年比100年,而现在的课程中,其比例远远低于此。《四书》《五经》曾对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所展现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以“天道”和“人道”的和谐统一为最高境界;又在“民贵君轻”、“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理论中建立早期中国式的“民本”思想体系。如果我们的孩子对于祖国的历史文化,对于孔子、老子等文化巨人的成就一无所知,他们的心灵缺少这方面的滋润,那么,他们可能由此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缺少一个重要的支架。

2/ 学习西方的德育教学的方法。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学习他们的教育方法。接纳国外有价值的思想,把中国的道德教育和国外的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以我为主,把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加以补充、加以修改,使我们更完善。如西方的道德的传乘机制传递的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宗教课程(类似于国内的思品课)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有益的道德启示。

另外,美国的学校中都实施“社区服务计划”,它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对自己的社区和整个社会富有责任感的公民,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特别是那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从而变得富有爱心。在这样的服务计划中,即每个人都应该成为雷峰。

3/ 改变以往只看分数,唯分数论的评价体制。每个孩子都有优秀之处,重要的是能否被发现。除了在书中经常提到的艺术、管理、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外,一个孩子善良、诚实、感情丰富,甚至有自知之明,都可以成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比别人优秀的因素。家长应该减弱“我的孩子是优秀的”这种意识,也就是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这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开始;老师应该加强“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这种意识,这也是老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开始。

4/ 利用教材内容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料进行道德教育。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就反对道德教育只教授关于道德的知识,强调道德教育要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以,不利用学科内的教学进行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反思我们的教学,虽然在知识这个层面上,我们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但更缺的是人文性,科学与人文,两者相融则利,相离则弊。

5/ 良好的师德也是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日前,“尊重学生”的思想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并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有密切的联系。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仅值得我们借鉴,其对师德问题的认识也值得我们重视。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曾经针对教师的道德为提出一些要求。如教师应具有好奇心、耐心、诚实、正直、尊重多样性、重视文化差异等品质;教师应当具有推断能力、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创造和冒险的能力、持一种实验性的和问题解决取向的能力等等。这个委员会认为,教师具有这些能力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师德问题上提出的关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尊重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才有利于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在社会环境中,我们呼吁媒体:导向要明确,荧屏要净化。目前很多电视片除了影响孩子们的道德价值观以外,很多古装连续剧混淆年代,服饰不准确,经常歪曲历史,让人对传统文化更迷糊。有的歌星可以没有文化,甚至异常粗野,但是他们可能仅凭一张好脸蛋或一副沙哑的嗓子就可以大把地捞钱,甚至在新闻媒体的包装下“偷窃”公众的尊敬,这样的舆论环境能够不让孩子们望“星”而动吗?所以有关的职能部门要立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有关电视、电影进行严格的审查,必要时进行分级。

最后,社会应尽量使劳动者得到的报酬与其付出的努力相匹配,合理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价值。当一个职业需要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同时有得不到应有的尊敬时,人们自然不会去选择它。

学校教育其实只有在家长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下才能起到作用,因此,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缺乏了整个社会的监督作用,学校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一句空话。

 参考书目:

  1.《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徐汉林  编注    海豚出版

   2.《一份特别的教案              李玉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卡尔·威特的教育》   (德)卡尔·威特/  刘恒新/    京华出版社

   4.《哈佛女孩刘亦婷》                   刘卫华 张欣武      作家出版社

5.《孕育爱心---谈爱心与情感教育》   苏彦捷 刘丽慧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6.《成长烦恼---谈小学生心理》            高学贵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7.《指点迷津---谈学习心理》   高学贵 主编  杨卫星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8《美式家庭品质教育家长对策》   (美)托马斯·里克纳     海南出版社

9.《给教师的建议》              B.A.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0.《“半人”教育的遗憾》    华卫列      《僚望》新闻周刊200421

                                                              
Tags:困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