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新目标》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日期:2005-12-22 11:37 阅读:

《新目标》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摘要: 我们在《新目标》教学中,应树立教书更要育人的观念,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塑造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能力强,有较高英语水准的高素质人材。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  新课标  心理发展

《新目标》是一套以初一为起点的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美国Thomson Learning出版集团在教材Go for it的基础上合作编写而成的。新目标》的推出,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目标》教学中,我们的切入点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在哪里?我愿意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面向学生,转变教学视点

新课改的日历翻到了今天,新课程理念业已深入人心,在理论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却日益显现。我们的课改仅仅停留在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个层面上,而难以触及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机制建设这个核心地带。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依然承受着升学的巨大压力,老师心力交瘁,学生焦头烂额,课堂上弩拔弓张,气氛紧张,许多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厌学情绪蔓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转变一下教学视点,转变一下工作重心呢?,是的,我们要从浩瀚的学习资料和考卷中走出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新目标》教学不是简单的英语知识的授与学,而是一项培养所有个性品质的系统工程。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家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研究教育,要对准学生,对准具体的学生,对准学生的心灵。”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也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 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使其在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进步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进一步的自我完善。

英语新课程理念认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工作重点放到学生身上,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关爱他们。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研究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还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注学生,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其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对初中生在心理上的影响是很大的。
     
初中生的生理变化,成人感的逐步增强,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然而,学校、家庭和社会,依然把他们当成一个孩子。初中生在这种无形的矛盾中,体会到了种种困惑。
    1
。性的困惑,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求,但又不能公开表达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常常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
 意识的困惑,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老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3
。性格的困惑,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同时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自己。    
        4
。精神的困惑,在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卤莽和冒失的成分,容量出危险。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未说话先脸红等。
    5
。心理的困惑,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成功让他沾沾自喜,失利又使他极度自卑。这两种心理往往交替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
   初中生的这些心理发展特点,将直接导致在新目标》英语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分散,下课时生龙活虎,上课时萎靡不振甚至睡觉;情绪控制能力差,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容易发生矛盾和冲撞;意志力差,学习上不肯吃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性情表现差,英语早读不出声,上课发言不踊跃;爱虚荣,批评不得。两极分化严重,厌学逃学蔓延。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教学更要育人,更要注重心灵感化,品格的塑造。

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

《新目标》是初一教材,我们就要研究初一新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初一学生的个体差异。上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熟悉了解学生。笔者刚好从事初一年级英语教学,我的做法是先从班主任那里要一份学生情况登记表之类的东西,把所教班级学生装的详细情况输入电脑,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整理,并制作出相关的表单,从而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如性别差异、成绩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差异、生源区域差异、组织能力差异(是否当过班干部三好学生)等。然后采取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现在的学生也够可怜的了,一天到晚没有一点空余的时间,作为英语老师就要见缝插针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笔者在每次早读时就早早来到了班里,与那些早到的学生聊几分钟,每次下课后就留在教室里与学生交流几分钟。有意识的去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每天晚上加以整理分析,写出学生日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就可以汇集编制出一份份学生档案。这是一件十分艰苦繁重的工作,作为一个非班主任的英语老师,倘若没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不会去做也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了解学生难,而走进学生心灵就更难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不要摆老师的臭架子,整天板着一付冷脸,那样会把学生吓跑的。要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教师要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是容易亲近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老师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

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我们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就像人的手指长短不齐一样,一个班往往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他们认错态度诚恳,改错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放手,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远比不信任学生,大包大揽,不留一丝空隙,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的感情。

心系学生,开创教学新局面

《新目标》是一部开放性的教材,留给教师更多的再创造的空间,也为教师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余地,这正是《新目标》教材的魅力所在。我们要把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是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学设计也称为备课,传统的备课方式就是写备课笔记,教师通过搜集一些背景资料,根据参考书撰写而成。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对教师量化考核的内容,备课笔记有一定的模式。只要符合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清楚认真就可以得到较高的考核分数,这大大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变得千篇一律,流于形式。其实备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除了对教材有深切把握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把学生的因素考虑进去。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教案,而且是一份学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创设不同英语情景,设计不同的问题和语言实践活动。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作业题量。一定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考虑进去,要为师生的心灵交流留下适当的空白。

其次是课堂教学环节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论文早已汗牛充栋,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胜枚举,很难说某某的更胜一筹。我们不妨转换一个视角,跳出单纯的教学方法的圈子,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来,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教学之中,把情感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人格塑造融于教学之中,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如博学多才、品行高洁、举止文雅、勤奋工作、充满爱心,具有偶像式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上课时普通话标准,英语语音纯正,教态自然,肢体语言优美丰富,讲话幽默风趣,态度和蔼可亲。又要有一颗童心,充满童趣。

2.教师要极力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快乐的英语环境,要经常走下讲台,多讲笑话多唱英语歌,要让笑声和歌声弥漫整个课堂。俗话说笑声可以医治心灵的创伤,歌声可以使人激情澎湃。其实唱英语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比如刚开始教英语字母时就教他们唱:"ABC songAEIOU song, Let''s learn ABC.",有时我还自编一些儿歌,如:I''m A, you''re B, he''s C. We''re ABC. We''re friends... 教学方式要追求多样化,《新目标》是一部适合任务型教学的教材,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要提倡不苟一格,不要去追求什么模式。让小话剧、小游戏、小演唱、小笑话穿插其间。还可以来一下富有挑战性的绕口令,如:AHJK, KJHA, let''s say, let''s say, AHJK, KJHA, AAA...经常插几句笑话如“I am short, I am slim ,and I am proud of that”。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心灵的天堂。

3.教师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育之中,经常给学生说一些鼓气的话,如:“I do I can”“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Diamond cuts diamond.”(强中更有强中手)“Do your best, your are the best.”(做到最好,你就是最棒的。)“Improvement is your achievement.”(取得进步就是你的成就)等等。要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多多肯定,多多表扬。要善于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的心灵像鲜花般朵朵绽放。

关爱学生,塑造优良心理品质

初一学生的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英语,有些学生没有学过英语,有的家长非常重视英语学习,置办了现代化的电子英语学习设备,比如e百分、好记星之类的东西,有的学生却连复读机也没有,有的学生语言模仿能力较强,一学就会,一听就能说,有的学生却怎么学也学不好。有的学生好表现,交际能力强,有的学生却忸忸怩怩,金口难开。这就会形成英语学习能力上的参差不齐。

初一是一个敏感时期,初一新生刚完成了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对学习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这种心理感觉会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沮丧和厌倦,英语学习上的学困生会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一个弱势群体,到初二初三这个群体就会扩大,形成恶性循环。而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会使这部分人边缘化,成为一群被学校教师抛弃的人,一旦他们走向社会就会成为社会所抛弃的人,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一个英语教师的社会责任。我们不要把成绩优秀的同学捧上天,处处给他们以优势地位,甚至把最好的座位也留给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对学困生是一种不公平,是对他们一种人格自尊的伤害,学困生之差并不是天生的,是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教师和同学给予更多的爱,更多的帮助。为他们鼓气加油,把他们融入到班级集体中来,学困生是可以变好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与爱心,教师的爱是一种大爱,是超越一切人际关系的爱。我们要把爱的阳光照耀到每个学生身上,特别是学困生的身上。我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中,要让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多做示范表演,以带动其他同学,要多多鼓励基础差的学生积极参与。《新目标》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对话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同学进行组合配对,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评价和安排课外活动时,要特别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促进他们全面提高。

初一学生还都是孩子,孩子们都是天使,天使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而老师就是一群塑造美丽心灵的智者。请大家不要把神圣的校园变成地狱,因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生活在天堂里。

参考文献

毛晓东 《人的成长与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梁仪 《初中英语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黄远振 《英语新课改:问题与思考》 www.fli.fjnu.edu.cn

2005.12.10

Tags:新目标,英语教学,关注,生的,心理